溫州華夏之音培訓中心面向全市招生瘋狂博士學員,各種實驗科學課程讓小朋友成為小科學家.課程分為觀察與思考.動手實踐.科學原理,總結延伸
生活中的化學——晴雨表
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天氣的變化與溫度和濕度有關,認識什么是晶體,并且認識硫酸銅和氯化鈷的化學性質,制作晴雨表來預測天氣。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晴雨表的制作原理。
教學用具:
課時安排:
課堂流程:
二、課程講解:(35分鐘)
三、動手實踐:(20分鐘)
1、在實驗中不建議用硫酸銅代替氯化鈷,因為硫酸銅失去水分需要很高的溫度。
2、做好的晴雨表讓孩子放在陽臺的位置。
3、使用剪刀時要小心。
4、噴氯化鈷時要小心,不要離孩子太近。
四、科學原理:(10分鐘)
總結:本節課學生需掌握什么叫做晶體,并且了解硫酸銅和氯化鈷的兩種狀態,制作晴雨表,回家后細心做觀察記錄。
2、課后探索
知識鏈接:
如何預測天氣
1、遠山可見,天晴;近山模糊,有雨。因為空氣干燥,天氣晴朗,遠山才可看清楚。
2、可很清楚聽到列車的聲響,會下雨。天氣陰沉時,白天與晚上的溫差變小,聲音容易傳遠。
3、看到貓洗臉,會下雨。貓用前爪洗臉的動作,是因為將下雨時,濕度增高,跳蚤在貓身上活動起來。
4、青蛙鳴叫不停,會下雨。青蛙皮薄,能夠感受到濕度的變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濕度大,就會下雨。
5、早晨見蜘蛛網上有水滴,會放晴。天氣好的時候,白天與晚上的溫差就會變大,遇到冷空氣的水蒸氣,就變為小水滴。
6、魚躍出水面,會下雨。遠處天氣轉壞,迅速傳到水中,魚吃驚而跳躍起來。
7、燕子低飛,會下雨。天氣轉壞時,昆蟲多靠地面飛行,燕子想吃昆蟲,
所以低飛。
8、冬天雷鳴,會下雨。面臨海岸,冬天有雷鳴時,西北季風吹來,會降大雨。
9、春天吹南風,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風,是由于海上低氣壓引起。溫暖的南風,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凍的雪崩坍。
10、蚯蚓鉆出地面,會下雨。天氣轉壞,濕度增加,地面變暖,蚯蚓就會鉆出地面來。
11、霜受到朝陽照射,發出燦爛光彩,會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與白天溫差大,白天溫度高,會天晴。
12、早晨的雨,容易停。古時女性,認為早上下雨,下午容易停,便卷袖洗衣服。
電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