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遍四步法”快速概括申論的主要內容
作者:陜西京佳教育
讀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內容的任務。強調:閱讀之前一定要有“問題意識”,要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個整體。腦袋里要裝著問題:這些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不同的材料之間有什么關系?
*步:對段落標號,勾畫關鍵詞或關鍵句。那么什么是關鍵呢?有幾個技巧:
1. 首尾句原則:一般來說,寫文章總是要講究起承轉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從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這個原則,在申論寫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 關聯詞原則:這一條在言語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轉折連詞出現的地方,強調的一定是后面的內容,后面的內容一定是應該選的答案。再比如,因果關系中,強調的原因的情況比較多見。“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時、于是、其實、還”
3. 常見詞原則:在申論考試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問題的表現、原因或解決措施等問題。因此,與此相關的常見詞也是經常出現。只要我們認真反思和分析歷年的真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詞出現的地方就是關鍵的地方。
所以,我們必須要對這些詞保持足夠的敏感性。我們既要有政治敏銳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銳性。根源、危害、教育、體制、領導、法律法規、監督、落實、經驗教訓等等經調查、資料顯示、反映、看出、告訴、據某某講、據報道、初步推斷、分析、強調、指出、認為等等。
第二步:總結段落大意。這個工作不需要浪費太多時間,需要把握整體性原則和關聯性原則。我們沒有必要對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進行仔細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整體性的把握,對其進行簡單標注幾個關鍵詞即可:比如可標注“原因”、“措施”等等。這樣做,既準確,又節約時間。
第三步:分門別類這一步很重要,千萬不敢小覷。要按照問題表現、問題原因、問題對策三大類將材料進行劃分。這個分類的過程也是我們整理思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對整個材料有個總體的把握。分類原則:
橫向: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正面和負面、成績和問題,問題的原因:政治原因、經濟原因、社會原因、文化原因。縱向:問題的表現、原因,措施: 多層次的分門別類。
第四步:概括主要內容。
這里又一個八股模式,或稱萬能模式,簡稱四句話:
1. 材料反映了……問題
反映的主要問題是……
說明了一個重要現象……
2. 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
這些問題主要體現為:
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3.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以下問題導致了這些現象的發生: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何以如此呢?
原因何在?(注意設問句的使用)
4. 黨和*/各級*/相關*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克服這些問題:
對這些問題的防治應該是多方面的:
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度發生。
如果能夠從這個思路出發,這一部分就不會失分太多。要按照這個模式,盡可能的把關鍵詞寫進概括當中,即使邏輯性差也不太要緊,這一部分完全是按點給分。一般有十個左右的要點,根據閱卷的經驗,能找到6-7個要點已經是很不錯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數內多寫關鍵詞,而不是在組織文字上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