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入職場的設計師,在實際工作時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尤其是一些在平時沒有實訓經驗的、僅靠設計理論支撐的設計師,他們的職場升級,道阻且長。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青鳥的實訓理念下,如何實現設計師與業務方的共同利益。
人生中的所有問題,本質上都是合作問題。要達成合作,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合作方身上。幾乎所有合作問題的根源都是過度關注自己而輕視對方的需求。為了達成合作,我們需要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出去,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合作方。
合作能力是很多設計師的軟肋。UI設計師和業務方常常無法達成很好的合作。客觀來說主要是因為二者的認知和關注點存在差異。
由于重疊面積較小,大部分情況下,需求都落在了兩端非重疊部分,如果缺乏認知的一方固守己見,就把討論變說服,說服變爭論。
那些能夠達成良好合作的業務方和設計師并不是誰說服了說,誰戰爭了對方。相反雙方大多可以輕松達成共識。主要原因在于雙方認知重疊區域較大,大部分需求總是落在中間區域。在青鳥的實訓階段,我們便有真實的情景模擬,把公司的真實需求給學生當成作業完成。
如果看到這,你覺得你所面臨的溝通問題,是重疊區域較小那就錯了。多很多人而言,自己與業務方的溝通問題壓根不是重疊面積小,而是自己和業務方都是新手,各自在自身領域掌握的知識都很有限,導致雙方認知完全沒就有重疊!青鳥在這么多年的培訓經驗積累下,當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在一遍遍的強調業務方的需求后,學生對于設計師的定位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既然沒有重疊是猶豫認知不足,那么假設一定的時間內雙方知識都以一定速度增長,這樣一來時終究會有重疊的一天。
事實上,每個人的知識積累并非是均勻拓展,更多的是呈不規則圖形向四周拓展,不過由于設計師大多堅信“好的作品自己會說話”,導致設計師的認知一直朝著與業務方溝通相反的反向發展。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專業能力強的設計師都不屑于和自己眼中不可理喻的業務方進行溝通,而是精心于概念稿的繪制。除非業務方刻意進入設計師的知識領域,否則很難與設計師產生認知重疊。交流純靠業務方施壓的責任多半要由設計師承擔。與業務方的不合不僅局限了自身思考問題的角度。更是為日后提干的失敗埋下伏筆。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主管,現在有這么一個人,能力非常出眾,但就是溝通能力低下。你覺得這樣的人是會成為優秀的組長,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具體的業務需求?還是有一定概率帶領手下與業務方對質,把問題捅到上層領導面前?
| 總結:
1. 不同職場階段所需能力截然不同,每一次等級跨越都需要完成一次自我蛻變;
2. 死守原本職級的能力 或 急于培養下一等級的能力都不可取;
3. 只是因為業務方“豬”就辭職,那么今后會遇到更多“豬”;
4. 放下自己的高傲,虛心學習周圍所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師。
所以,青鳥的童鞋們,謹記咱們UI課上所學的,你不僅僅是一名設計師,你是一名“公司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