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古人治病使用針灸重于服藥?
我們的祖輩早在數千年前就提示吾等臨床大夫,治病時要遵循的原則——“一針、二灸、三服藥”,這說明了古人治病使用針灸重于服藥。為什么呢?我們只要深究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就不難明了: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經絡,是臟腑經氣運行的通道;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之本。《內經》提示:“人以天地之氣生,順四時之法成”,又說“氣者,人之根本者也”。又根據《內經》的總結,氣的運動形式,是升降出入,而人就是一個不斷表現升降出入氣化運動的生物體,其氣的升降出入與各臟腑組織能量的運行、精微物質的輸布等作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故《內經》指出:“百病生于氣”,意在表明病因為“氣”。《內經》又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等觀點,闡述了中醫學注重內在正氣盛衰的發病觀,同時也認為邪氣侵犯人體經久不去,也可導致人體正氣耗損而使病情加重。中醫防病治病的*準則就是“扶正去邪”,針灸施術即符合上述的準則,又是最簡單、安全、快捷、有效的手段。
課程主講內容是什么?
1) 疼痛科:偏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鼠標手、腱鞘炎、腰椎病、關節炎;
2) 內科: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蕁麻疹、痛風、甲狀腺機能亢進癥、脂肪肝、肝硬化、腫瘤術前后調理;
3) 兒科:濕疹、哮喘、呼吸道感染、尿床、過敏、鼻炎、發育遲緩、厭食癥、多動癥;
4) 消化科:腹瀉、便秘、胃腸炎、腹脹、腸梗阻;
5) 呼吸科: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
6) 神經科:偏癱、面癱、中風后遺癥、癲癇、面神經麻痹、帶狀皰疹;
7) 睡眠科:入睡困難、早醒、多夢、夢魘;
8) 眼科:近視眼、用眼疲勞、視神經萎縮、青光眼、白內障;
9) 女科:子宮肌瘤、乳腺病、痛經、月經不調、閉經、不孕不育、婦科炎癥、陰癢、產后護理;
10) 男科:陽痿、早泄、前列腺肥大;
11) 情志科:更年期綜合征、憂郁癥、學習障礙;
12) 美容科:減肥塑形、豐胸、痤瘡、黃褐斑、脫發、早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