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各位來賓的光臨!下面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達內這幾年的發展歷程,首先看一下達內的誕生,與我自己的工作背景息息相關。我做軟件開發管理一做就是6年,這6年的工作背景對IT產業、軟件產業有比較深的認識。2002年我移民到加拿大,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當地IT培訓,我覺得IT行業,軟件開發行業,IT培訓行業吸引了我,我看看了IT的現狀。我分析了一下當時做IT行業分兩大派,但這兩大派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派、印度派(音)。比如印度派想把人員培養成軟件工程師,我發現做軟件培訓的人員要求非常高。我決定創業,從事針對*生的軟件就業培訓,我想解決一個兩難問題,一是IT企業招人難,和*生就業難的問題。
因為是一個初創的企業,它面臨著挑戰。*個重大挑戰是要做面向*生軟件中高端軟件培訓,首先要請像我這樣有8年軟件開發工作經驗的人來當老師。這些人的收入不菲,怎樣把他們從軟件公司里勸過來到達內當老師,那么他的待遇成本非常高。對于一個初創企業很難付出這么高的成本請老師來做,但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做融資。在*天開始,就開始了達內的融資之旅,2002年是“9·11”之后,當時的融資市場非常艱難,環境也非常惡劣。而且投資商都喜歡鼠標加水泥的業務模式,對于培訓來講他們認為是低門檻、傳統的行業,說服他們投資是件很難的事情。說實話我差不多見了有幾十號風險投資人,他們基本上都很難認可我們的業務。但我相信經過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找到欣賞或者喜歡達內業務模式的人,后來我們遇到了IT界的李建光先生,他考察了我們的業務模式決定投資達內。這樣2003年9月剛成立一周年時獲得了*筆風險投資,我們也成為了*獲得國際風投的教育機構,為教育機構做強做大樹立榜樣。在今后的每一年都才有風險投資投資于教育行業。
這樣我們有了專家的運營,我是很懂軟件開發的人,我們再請實戰講師,相信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學員。果不其然,在2004年我們學生畢業之后就業到IBM、雅虎、三星、神州數碼、金山等500強企業,達內學員就業的面非常寬廣。但2003年到2004年達內畢業學員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能否培養更多的人,何時能夠突破萬人大關,這是我們公司面臨的新的挑戰。當時有意愿報名我們學校的人大多數是家庭出身貧困或家庭出身是農村的學生,對于我們13800塊錢的學費一次性拿出是非常有困難的。既然我們的學生這么好,今天他們的貧困并不代表明天他們還貧困。那我們用他未來的收入支付現在的學費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我們達內實現了就業后付款的模式,這再教育里面我們也是創新大膽的舉措。學生就業掙到工資后把學費分期付過來,比如13800塊錢的學費學生先付3800塊錢,剩下的錢,等到學生掙到工資分10個月把學費還給學校。這相當于把學生的入學門檻大大降低,達內招生人數急劇上升,我們的業務收入飛速增長。2008年達內公司培訓的學員首次突破1萬人,業務收入達到1.2億。
就業后付款雖然很好,但它面臨新的挑戰,就是大家看到的,對于企業來講有銷售收入、現金收入、首付款、應收款,對于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應收款的比例不能過高,如何控制應收款的比例,實際上就是將申請就業的學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樣還是有一批學生擋在門外,當時我們只是向優秀重點院校的本科生開放這樣的政策,不是我們不想給這樣的機會,因為企業會面臨更多應收款的壓力。如何讓更多貧困*生都能通過就業后付款的方式參加達內IT培訓,我們又想到了融資市場。所以在2008年開始啟動了B輪融資,同時2008年底又進入了金融危機。我們針對金融危機啟動了暖冬工程,學生首付款不需要3800塊錢,只需要980元就可以學13800元的課程。這就相當于我們有更多的學生通過更低的入學門檻來參加我們的培訓。盡管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達內公司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也呈現增長趨勢。截止到目前,我們在4大區,20大城市,35家培訓中心,培養了7萬名學員。將這些學生輸送到17000家企業來,真正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良好的就業對接。
我們做了一個統計,達內畢業的學員已經累計為整個行業產生的產值已達500億元。在過去的9年當中,我們的課程也在不斷的升級,從剛開始的一門課程升級到8大課程體系,包括JAVA、云計算、物聯網等等技術。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一直秉承誠信、創新、開發、合作的企業文化,所謂的誠信,因為我們是做服務的,這樣的行業首先要求公司,公司的員工對我們的客戶、學員要有誠信。同時要求管理層對我們的員工也要誠信。反過來要求我們的員工對公司也要誠信。
今天我們又要見證達內公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的C輪融資,我們想讓更多潛在的學員或已就業的學員能夠從融資里獲益,同時在融資同時啟動“陽光計劃”。“陽光計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陽光計劃”就業計劃,“陽光計劃”創業計劃,“陽光計劃”行動計劃
已成功進行兩輪融資的達內IT培訓集團,近日再獲2000萬美金注資,而幫助達內實現第三輪融資的,正是世界頂級投資銀行美國高盛。業內人士稱,此舉無異于給狀態低迷的IT職業教育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隨著資本的介入,IT職業培訓行業也將展開新一輪洗牌,以達內為代表的品牌機構將形成高度壟斷的市場格局,并帶動整個行業的升級。IT職業教育真正的王者呼之欲出。
IT職業教育仍然大有可為
據了解,2006年至2007年曾是IT職業教育融資的高峰年,當時五家*IT培訓機構獲得的投資總額高達7200萬元,行業的發展進入鼎盛期。但是,隨著金融危機席卷全球,IT行業陷入低谷,相關培訓產業也持續低迷。在這種背景下,達內卻能兩次逆勢獲得巨額注資,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作為全球頂級的投資大鱷,高盛為何在眾多行業中,偏偏選擇了并不被大眾看好的IT職業培訓?答案很簡單IT職業教育行業大有可為。如同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Terence Ting所說,“我們對*IT行業的整體成長是看好的,由于IT培訓市場相對比較成熟,這一市場將會在經濟周期波動下穩步增長,我們一直在尋找這個行業中具有好的品牌影響力、好的業務模式的公司。”
達內IT培訓集團CEO韓少云認為,IT職業教育是一個極有前景的朝陽行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社會對IT職業培訓的需求都將保持強勁增長的勢頭。其原因在于:
首先,金融危機之后,IT行業強勢反彈,促使相關人才需求量激增。據權威機構測算,*IT人才年缺口已經高達100萬。巨大的人才缺口帶動了整個培訓市場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0年*IT職業培訓市場實現銷售額53.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7.4%,2011年的增長率預計為15.7%,到2012年,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仍將達到15.2%。由此可見,IT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遠遠沒有觸到“天花板”,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其次,日新月異的IT新技術,為IT職業培訓的持續增長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目前,整個行業平均每半年就會出現一次大規模的技術革新,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要求從事人員必須不斷地進行知識和技能更新。與學歷教育相比,時間短、見效快、課程內容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顯然是*選擇。
另外,作為連接學歷教育與企業實際需要的橋梁,IT職業教育也是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不可獲缺的重要環節。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與品牌職業教育機構聯手,將職業教育課程嵌入長達四年的*教育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力。到目前為止,與達內進行課程置換的國內高校已有近百所,每年培訓學生多達三四萬人。眾所周知,在國內幾乎每一所高校都開設有IT專業,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校企合作將把優秀的IT職業教育機構送入“快車道”。
IT職業教育機構“實力為王”
據了解,在IT職業教育鼎盛的時期,國內*的職業培訓有數百家之多,公開披露獲得融資的也有十余家。但是,僅僅幾年光景,大部分已退出了歷史舞臺,能夠保持良性發展,并不斷做大做強的寥寥無幾。一向低調的達內應屬其中的佼佼者。
據透露,經過長達數月的調查和審計,高盛最終決定投資達內,從而使得本輪融資成為近幾年來整個國內教育行業私募融資*的一筆。究其原因,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Terence Ting表示,“我們先后實地考察了達內的近20家中心。從與達內深入接觸的過程中,我們認可達內具備誠信的企業文化、務實的運營機制、健康的財務體系,更擁有一支專業水平高,管理嚴謹,能打硬仗的隊伍。我們相信,達內公司的這些特質能為廣大*生朋友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和就業服務。達內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這個行業中具有好的品牌影響力、好的商業模式的公司。”
作為有著20多年軟件技術背景的資深IT人,達內IT培訓集團CEO韓少云一直信奉“實力為王”、“誠信是金”。同時,他也清楚地知道,IT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以及怎樣才能為企業輸送他們所需要的人才。韓少云坦陳,他和其他達內人都算不上營銷高手,達內最擅長的還是集中*秀的師資,提供*質的課程,并為企業和學員架起橋梁,幫助學員實現真正的高薪就業。
經過九年深耕,憑借不斷創新的“達內教學系統”,達內已在*20多個主要城市建立了30多家培訓中心,與17000多家企業建立了實質性合作,在*上百所高校建立了*生實習實訓基地,累計為IBM、微軟、摩托羅拉、華為、中軟、用友等*企業培養輸送了近7萬名學員。統計數據顯示,達內學員的專業就業率高達95%,學員入職首月平均起薪為3800元,*平均每新增10名軟件工程師,就有一名是達內的學員。這些可以看作達內品牌價值的核心,也是達內屢屢贏得巨額風險投資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陽光計劃”惠及10萬*生
2008年成功完成第二輪融資后,達內曾斥資1億元推出“暖冬計劃”,承諾3年時間幫助1萬名*生實現在IT行業就職。同時,還在業內*推出“先就業后付款”的優惠學習條件。作為“暖冬計劃”的延續,達內IT培訓集團CEO韓少云在此次融資發布會現場宣布,正式啟動“陽光計劃”,建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三大人才培養模式研發中心。 “陽光計劃”將建立“陽光基金”,分為“陽光IT就業基金”和“陽光IT創業基金”。IT就業基金將持續通過就業后分期付款的模式,使得受益人群擴大10倍,未來5年幫助10萬名*生,接受*IT技術培訓并輸送到企業就業;IT創業基金將面向以達內畢業學員為主的有志于創業的青年,進行創業指導、孵化,提供種子基金,實現IT創業夢想,也讓我們行業中出現越來越多有特色、有生命力的IT公司,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韓少云表示,第三輪成功融資將助力達內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達內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打造*秀的教學團隊和管理團隊,建立*秀的教學和運營體系,同時也將不斷加快擴張的步伐,為更多客戶提供*質的IT教學和服務,并在2013年實現企業上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