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過程中,為了提高員工技能水平,經常會組織相應的培訓,這些培訓費用該如何核算并做會計分錄呢?關于員工培訓費用的核算,具體步驟如下:
要明確員工培訓費用是通過什么科目進行核算。培訓費用計入管理費用會計科目。管理費用包括企業董事會和行政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如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咨詢費、業務招待費等。管理費用屬于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利益。
關于員工培訓費的會計分錄,具體步驟如下:
1. 在計提員工培訓費用時,會計分錄為:借:管理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
2. 當發放員工培訓費用時,會計分錄為: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貸:銀行存款。
職工教育經費是企業為職工學習先進技術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費用。其列支范圍包括上崗和轉崗培訓、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
關于培訓費的會計分錄,主要是涉及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核算。在計提員工培訓費用時,會計分錄是借管理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發放員工培訓費用時,則是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貸銀行存款。
還要了解培訓經費的具體含義,它是指企業安排或組織員工參加的培訓及員工自主選擇的與本崗位相關的培訓所發生的費用統稱,包括培訓費、資料費、差旅費等。
關于培訓費的抵扣問題,列入職工教育經費的培訓費收到專票可以抵扣。但需注意,《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規定了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范圍。
培訓費的計提標準方面,根據國務院相關決定,一般企業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對于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企業應當按月計提職工教育經費。
還要了解民辦學校會計核算制度及科目設置。民辦學校應采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進行核算,相關規定對此有明確要求。
一、本科課程將關注民間非營利組織從撥款或機構獲得的收入。
二、對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所獲得的補助收入,根據是否存在限制,需要分別設立非限定性收入和限定性收入明細科目進行詳細核算。如果資產提供者設定了時間或用途限制,則相關的收入為限定性收入。除此之外的所有其他收入,為非限定性收入。
三、民間非營利組織在滿足規定的收入確認條件時,應確認補助收入。
四、補助收入的會計處理如下:
1. 接收的補助,按照確認的金額,借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的限定性收入或非限定性收入明細科目。對于附條件的補助,如果存在需要償還部分或全部補助資產的情況,應按照需要償還的金額進行處理。
2. 如果限定性補助收入的限制在確認收入的當期被解除,應將其轉為非限定性捐贈收入。
3. 期末,需要將本科目各明細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限定性凈資產和非限定性凈資產。
五、期末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關于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否需要交稅的問題,確實需要交稅。只要發生應稅行為,都必須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并繳納稅款。《*稅務總局關于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的意見》對此有明確規定。
對于初級會計繼續教育,學員需要學習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公需科目包括法律法規、政策理論、會計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本知識。專業科目則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與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繼續教育的方式包括網絡或面授課程學習、參加各類會計專業培訓、參加財政局組織的會計人員知識競賽等。繼續教育的標準實行學分制管理,會計人員每年需要取得不少于90學分的繼續教育學分。
初級會計是指初級會計職稱,即助理會計師。會計初級考試是*統一組織、統一考試時間、統一命題、統一合格標準的考試。除了初級會計,還有中級會計和高級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