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科目是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難點,考生需深入理解并學習考察內容。備考時,考生可先將重點知識圈出并反復學習。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后,一定要進行習題練習,以鞏固知識。
注冊會計師《會計》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所得稅、金融工具、租賃、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外幣折算、財務報表、會計政策、會計基本原理等。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
關于注冊會計師科目的搭配,對于報考兩門科目的考生,可以選擇會計加審計或會計加稅法。會計與審計的聯系密切,而會計與稅法的關聯性也大,同時報考可以節省精力。對于報考三門的考生,可以選擇會計、稅法加經濟法或會計、審計加稅法。前者組合難度較小,適合零基礎考生,后者則適合有充足備考時間的考生。
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考場注意事項十分重要??忌鷳诳荚囬_始前40分鐘進入考場,并接受監考人員核對證件和簽名??荚囬_始30分鐘后,考生不得進入考場??忌筛鶕痤}情況申請草稿紙,如遇考試機故障等問題,應聽從監考人員的安排。
對于自學會計的考生,也可以成功通過考試。需要熟悉并理解教材,理解會計準則。對于會計基礎,主要是理解定義和概念,掌握準則。各地的考題不同,有的地方全部是客觀題,有的地方有主觀題。對于主觀題,需要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加以背誦。會計電算化考試時,需要掌握電腦知識,并學習財務軟件的應用。
在備考過程中,會計基礎、財經法規的筆試和電算化的電腦操作都是重要的環節。對于會計基礎,初學者應從教材入手,理解每一個概念,并理解準則,把握基本公式。學習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會計政策和制度。財經法規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略加記憶。電算化考試則需要找一名老師指導,然后自己建幾套賬練習。
重視教材,熟讀并加以理解。當對書的內容熟悉到一定程度時,即使不看書也能知道每一章的內容。關于會計等式的理解,只要記住基本公式就可以了。在備考過程中,少做習題,財政局發的書只要會,應該可以考過。
有會計基礎的話建議由難到易進行考試。注冊會計師的期限只有五年,五年后需要重新考試。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沒有會計基礎,學習《會計》這門課程是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一大挑戰,因為它是六門課程的基礎。對于完全沒有會計知識的初學者來說,首次報考時選擇《會計》可能會對自己的信心產生打擊。建議初學者們可以先從《初級會計實務》入手,只需要花費二三十天的時間,通過教材或初級會計職稱培訓課程,了解會計的基礎知識,例如借貸記賬法、賬面價值和攤余成本等。
對于零基礎學員,以下是一些學習建議:
1. 報考兩門
(1)會計+審計
這兩個科目的組合是被廣泛認為的*搭配,我也極力推薦。審計是對財務報表進行審核,而財務報表是依據《企業會計準則》來編制的。如果不了解《企業會計準則》,就很難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審計中涉及很多會計知識,比如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資產減值的綜合題等。同時報考這兩門可以節省很多精力。
(2)會計+稅法
這兩門課程的關聯性很大,而且稅法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對于零基礎考生來說更容易通過。在《會計》中有一個章節是關于所得稅的,而《稅法》中也有關于企業所得稅的部分,結合起來學習更容易理解。建議先學《稅法》中的企業所得稅,再學《會計》中的所得稅內容。
2. 報考三門
(1)會計+稅法+經濟法
這個組合中,會計和稅法的關聯性較大,而經濟法則相對獨立且較為簡單。這個組合的難度較小,適合零基礎考生作為*年的三門考試科目。
(2)會計+審計+稅法
雖然這個組合一直被認為是報考三門的*組合,但如果你是上班族并且備考時間不是很充足,同時備考會計、審計和稅法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壓力。這個組合更適合有充足備考時間的零基礎考生。會計、審計與稅法之間的關系已在上文提及,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