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樣的詩句來形容教師的敬業與奉獻精神。作為知識文明的傳播者,教師敬業、奉獻也是應該的。但是,讓許多教師困惑的是:一邊是講臺上老師講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一邊卻是講臺下面部分學生的昏昏欲睡、表情木然;一邊是教師披星戴月地批改作業,一邊卻是學生大肆抄襲作弊。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學生到底怎么了?學生怎么會越來越懶,越來越不好教了?”
俗話說:勤快的教師,培養懶惰的學生!我們一方面抱怨學生的能力太低,這也差,那也差,我們抱怨學生不會游泳,卻又不放心讓他入水自己游,怕他嗆著、淹著,于是背著他游……豈不知這樣反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算是教師流干了血,滴盡了汗,學生也不會游泳。正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事必躬親,才使學生養成了懶動腦、怕動手、被動依賴的壞習慣。殊不知“雄鷹的翅膀是飛出來的!”,因此,教師們應該學會“偷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