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考研的科目根據你的研究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有三個方向,具體每個方向考什么科目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個方向,外國語言文學當中的英語語言文學,主要考的科目的是政治,外國語,兩門自命題專業課,學校不同專業課的要求是不同的。科目滿分是500分。
第二個方向,文學的專碩可以考翻譯碩士里面的英語筆譯或者口譯方向,主要考試科目是政治,211翻譯碩士英語,357英語翻譯基礎,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科目滿分也是500分。
第三個方向,*教學英語方向,主要是當老師,學碩考政治,英語一,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和一門自命題專業課。專碩主要是政治,英語二,333教育綜合和專業課。滿分也是500分。
這三個方向是最主要的英語考研方向,其余的研究方向有很多,還有翻譯,文學,語言學,英語教學法和英語*文化等等。其實不管是選擇什么樣的方向,都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建議大家去目標院校的官網上去看看,看看歷年真題,最適合哪個就選哪個方向。
1、統考院校:政治一,英語一,311教育學基礎綜合,一般統考代碼是311,自主命題代碼不同。
2、非統考院校:政治一,英語一,自主命題院校科目。
專碩考試科目:
1、政治一。
2、英語二。
3、專業課一教育基礎綜合333。
4、教育學專碩專業課二總分150分,而且這個專業課二有教育管理學,教育心理學,*基礎等,根據自己報考的專業的不同,考試科目不同。
注意事項:
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而且這個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中學教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com教育學考研的科目根據學碩和專碩劃分,學碩的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和教育學綜合,專碩的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教育綜合加專業課二,專業課二是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專業而單獨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學碩專碩都會考察333教育綜合這一門。主要結構內容分為,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教育學原理和中外教育史的比重*,各占約100分左右。專業課考試題型為單選、辨析、簡答和論述,復習過程中主要是背誦任務量比較大。
題型分配
學碩英語考英一,專碩考英二,一般英一的難度大于英語二,所以英語不好的同志們要抉擇好要不要沖學碩。專碩加了一門專業課二,這個是你選擇的目標院校自命題的,不過大多數還是和教育心理學或者是*教學專業課有關,比如說你報的是化學*教育,就會多一門有關化學教學的專業課。
參考書
總體來說,英語政治是公共課不再論述科目難度,專業課科目的考試范圍分布、分值區間和題型是人文社科類專業比較中規中矩的考試難度。
*英語考研初試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二、333教育綜合、英語教學論或英語綜合(具體因招生單位不同而不同)。
建議查看招生單位官網公布的專業目錄,因為專業課是招生單位自主命題,科目的名稱和要求都要以招生單位公布的為準。
以河南*為例:
*教學英語屬于專業碩士,主要就業方向就是中*的英語老師或者國際學校老師。目前比較優質的學校,比如北師大,三個華師大,東師大培養出來的學生通常在高中或者*任教。 而稍微差一些的師范類院校培養的學生多在義務教育階段任職。除了中*以外,這個專業的學生還可以考慮去職業技術學校任職,當然也有大專會招收這個專業的碩士。
至于高校,尤其是985-211這樣的學校是不會招收這樣學位和學歷的學生做老師的。首先英語是個大語種,每年國內和留學的博士畢業生已經超出了崗位的需求。其次,博士里面有一個教學法的方向,也稱作二語習得。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操都要比一個專業碩士強很多。即使沒有博士,對于學校而言,也會招收學碩而非專碩。畢竟高校希望他的老師不僅僅能教課,還要能做科研。
教育學*英語考研初試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二、333教育綜合、英語教學論或英語綜合(具體因招生單位不同而不同)。
建議查看招生單位官網公布的專業目錄,因為專業課是招生單位自主命題,科目的名稱和要求都要以招生單位公布的為準。
教育科學的統考科目如下:考試科目:思想政治、外國語、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教育學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學40分和教育研究方法30分等科目)卷面分值為100、100、300。
擴展資料:
教育學的發展前景:
21世界范圍內教育學的理論的來源,研究實踐的領域依然是把西方自然科學研究成果應用于經濟發展為核心的以學校教育為主要手段的發展模式上,這種模式對發展經濟*家特別是*所起的巨大作用和貢獻是不言而知的,眼前的問題是素質教育,是人格魅力問題。
社會解決經濟問題后如何實現健康發展問題,這應該是未來教育學應該考慮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健康是生理、心理和適應力的結合體,不健康的人群不僅僅傷害自己和別人,也在破壞和浪費人類地球上的資源和財富。
所有不健康的現象和行為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和負面消極影響絕對不亞于物質財富。人的思想意識的教育問題,西方經濟和社會學家們是不能也沒有徹底解決的。這就是教育發展的方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教育學
《考教育學研究生》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提取碼: pqi1
教育學研究生需要考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基礎課程。
教育學研究生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教育學考研參考書......
教育學考研的相關考試內容:
教育學考研初試整體考試內容:思想政治100分,外語100分,教育學綜合專業課300分。
教育學考研初試考試時間為:政治180分鐘,外語180分鐘,教育學綜合專業課180分鐘。
教育學考研屬于我國正規研究生考試中的一個一級*專業。它擁有二級*諸如教育學原理、教育史、比較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學前教育學、特殊教育學等。二級*之下,還分為諸多教育學方向,如教育學原理二級*下面常見的專業方向有:教育基本理論與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政策與法學,家庭教育,德育原理等。
教育學考研初試專業課考試科目
教育學原理,*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學考研復試考試內容
筆試150分、外語口試50分、面試200分,復試總分400分。
筆試90分為及格分,外語+面試150分為及格分,復試240分為及格分,未達到以上及格線的,不予錄取。
錄取時,初試總分+復試總分,分專業從高分往低分依次錄取。
教育學考研主要就業方向
高等師范院校師資、高等院校輔導員、中*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學研究單位研究人員、雜志社編輯、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學考研發展
自1977年恢復研究生入學考試之后,教育學考研經歷多次改革。總體來說,1997年至2007年之間的教育學考研是以政治、英語、教育學專業課一和教育學專業課二的形式而存在的。2007年至2012年之間,教育學由原來的各個學校自己命題轉為*統一出題,即出現了政治、英語和教育學基礎綜合311的考試形式而存在。自2012年開始,教育學考研又出現了專業課各個學校自主命題以及*統一考試同時并存的形式,即,有60余所學校自主命題。
教育學考研專業課參考書目:
《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范*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現代教育論》,黃濟、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學原理》,扈中平主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范*出版社;
《簡明*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師范*出版社;
《*教育史教程》,趙厚勰、陳競蓉主編,華中科技*出版社,2009 年版;
《*教育史》,張傳燧,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國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師范*出版社;
《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外國教育史教程》,趙厚勰、李賢智主編,華中科技*出版社,2009 年版;
《外國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賀國慶等主編;
《中外教育史》,王曉華,葉富貴主編,北京:首都師范*出版社,2007;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馮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吳慶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學與教的心理學》,皮連生,華東師范*出版社,2009年版;
《教育心理學》(*版),莫雷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初探》,葉瀾,上海教育出版社。
同時建議閱讀參考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一定的復習順序。
而*教育史主要講述的是*傳統教育的發展歷程以及對當下教育的啟示;外國教育史,顧名思義,主要講的就是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外國教育史主要由古代教育,外國近代教育,外國現代教育,重視教育這幾個部分構成。
教育學碩士分析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統考或自命題)包括5個科目:教育學原理、*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333教育綜合一共有4個科目,比學碩少一科教育研究方法。
另外,學碩考英語一,專碩考英語二,相對而言,英語一比英語二也稍微難一些。總之,無論你考學碩也好專碩也罷,都需要我們花費更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教育專碩要考兩門專業課,比教育學學碩多出一門,考察的東西會比學碩要多,但這就意味著專碩要比學碩難,不一定。學碩多考一科教研,而且一門專業課就300分,復習內容也非常多,再加上學碩招生人數比專碩少,這也增加了學碩考研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