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去英國留學的經歷好嗎
關于去英國留學的經歷,大致如下:
留學生活一般分兩種: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如果你來的時間不長,比如就讀個研究生就回國,那么你適合校園生活,它會讓你心無旁騖地把學業完成,吃住都在學校內解決,畢業就買機票。一定要住在宿舍,盡量不要出去租房子住,因為留學生活對你影響*的一定是你的室友而不是導師什么的。室友不愛學習,你肯定也慢慢不學了,他出去玩或者出去打工,你慢慢也會跟著去,學業就基本荒廢,所以短期留學,盡量做宿舍單人間。
2.如果你是長期,甚至打算畢業后留在英國,那么可以選擇在外面住,盡量不要租房子,直接買一個。對,說的就是買一個,不要驚訝,因為英國房子的漲價速度還是挺可觀的,尤其是距離學校近的地方,而且英國的房租很貴,一般是買一套房子租出去10-15年就可以回本,快的7-8年。所以你常駐的話,不如一開始就買一套,而且可以租一兩個房間給同學,可以cover你的還貸。
英國沒有秋褲賣,英國一般不給你抗生素吃。所以這兩樣你應該帶,行李要很科學的對待,不要帶沒用的,我曾經見過帶大米手紙的,我就想知道他吃完樂怎么辦,他就認為英國人都不用手紙嗎
一般初期都會有一個語言課程,一般語言班都是各國人都有,一般老師都會組織一個討論就是說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記住,不要說什么我們有tw xz的問題。這些不是問題,不要說這些,說說人口說說環境就可以。
記住你是來學習的,如果家庭條件可以支付你的學費和生活費,不要去打工,不要去體驗社會什么的。沒什么好的影響,很多打工上癮荒廢學業的,很多女孩被打工地方的工友非禮的。
只要是留學中介能申請到的學校,你自己全部都可以,自己看下材料很簡單的事情。任何中介只是和學校簽訂招生協議,沒有其他任何方便之處,記住,任何都沒有,如果你沒有遺漏材料,正常完美申請學校被拒了,那么中介公司也不行,一定也不行,除非使用虛假材料,這也違法,而且是你違法。
英國格拉斯哥*留學生活經歷
去 英國留學 ,怎么能不知道 格拉斯哥* 呢!作為全球最古老的十所*之一,同時還是英國名校聯盟“羅素*集團”和國際*組織“ 21”的創始成員,格拉斯哥*可以說一直以來都備受留學生們的關注。而對于已經成功拿到格拉斯哥*offer的同學們而言,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忐忑不安,因為,愛上格拉斯哥*,也許真的只是在一瞬間!
1. 我們最終還是錯過了霍格沃茨(Hogwarts)
說實話,難道你不是因為那棟像極了霍格沃茨的主樓才來的格拉斯哥?也許我們沒像哈利波特那樣,11歲就收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至少已經上路了。在Boyd Orr 或者Adam Smith 樓里待了四年,一直期待著哪天能發現內心隱藏的巫師天賦,然后踏上前往霍格沃茨的康莊大道。
*的*,果然一切都落空了,我們最終還是沒能去成霍格沃茨。
2. 星期五晚的Cheesy Pop
Queen Margaret Union 最近打算把星期五晚上的派對改名成Snap Crackle and Pop。但是大家還是管它叫Cheesy。大家都愛去Cheesy Pop,門票便宜,酒也便宜,還有足夠復古的音樂,一晚上就這么嗨森地過了。所以,哪怕沒有名字,Cheesy 也一直都是格拉斯哥學生的*,永垂不朽。因為你怎么能抵抗得了七小龍(S club 7)的誘惑?
(注:S club 7是20世紀90年代末風靡英美的流行偶像樂團)
3. 深受懷念的HIVE
HIVE 的地板總是黏黏的,音樂也讓人high不起來。每次離開HIVE,都會覺得身上好像粘了什么臟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大家在星期四和星期六晚上總喜歡往那兒跑。
學校劃給GUU一棟新建筑,更新,更酷炫,而且確實能用來做俱樂部。HIVE 也命不久矣了。可是我們會時常想念那些黏黏的地板和那種稍稍不干凈的感覺的。
HIVE 萬歲!
4. 食欲的折磨
你正往家趕,想要熱熱三天前煮的還沒吃完的意面,結果West End 一路上都是熟食店,蛋糕坊,咖啡廳。看著櫥窗里的面包和糕點,兩眼發光。可是無奈錢包里沒剩幾個子了。簡直就是折磨!買上蛋糕,這個月就得當窮光蛋了,只得調頭離開,仰天長嘆,“為什么學生貸款里不包含外出用餐費用?”
5. *間的互相仇視
格拉斯哥當地有三所*,所以難免有人問你,“你是哪個學校的?”如果有人覺得你讀的是Strath或者Caley,你會覺得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傷害。三所學校之間的隔閡非常深,敵對情緒也非常明顯。所以你絕對不想別人把你當成是另外兩所學校的學生。
只有到了格拉斯哥Taxis Cup 比賽,你才能真正見識到三所*之間的對抗。但是你還記得是哪所學校連續四年贏了比賽嗎?沒錯,你懂的,格拉斯哥*的那一所。
6. 學生會之間的關系也好不到哪兒去
格拉斯哥是全英*一所有兩家學生會的*。所以很幸運,可以選擇去QMU還是GUU。但其實QMU 自1890年創建以來,和GUU 就因為成員性別而開始互相競爭。雖然現在,GUU和QMU的成員不再是單一性別,但是在核心GUU 和QMU 成員之間,競爭仍然存在。每個新生周,幫助新生的學姐學長們越來越嚴格,聲音也越來越大。因為兩個學生會都希望得到優秀學生會的稱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沒有流血的戰爭。
7. Viper 就是Marmite 的格拉斯哥版
不管你喜不喜歡Viper,每個格拉斯哥的學生至少都去過一次。不想去West End 的話,就去Viper坐坐好了。所以,在學生當中,Viper 還是小有名氣的。
Viper 又熱又小還擠。但是GUSA 的俱樂部仍然一心向著Viper。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只有在醉得不省人事了之后,才會去Viper。
8. 哪兒能看到 Frankie Boyle?
有人常常在Byres Road 或者West End 其它地方看到Frankie Boyle。可是什么時候看到這位格拉斯哥本地喜劇演員才是最激動的呢?那就是你在Stand 喜劇俱樂部付了2英鎊的門票,等著一些業余演員登臺表演的時候,Frankie Boyle 上臺了。
喜歡他也好,討厭他也罷。畢竟票價只要2英鎊。有些笑話可能是他*次也是*一次講。不管怎么樣,何樂而不為呢?反正大家都是來圖個樂子的。
9. 晚上最刺激的活動——Subcrawl
格拉斯哥的地鐵總共15站。搭乘地鐵之后,你在每一站的任務就是,下車,然后找到離地鐵站最近的一家酒吧,喝上一杯。Subcrawl 絕對是你參加的所有活動中的一大亮點。而地鐵工作人員則恨死了這些參加subscrawl的學生。但是,好好想想,終于在地鐵從這一站到下一站的時候,不用再扶著那冷冰冰的欄桿了,你難道不躍躍欲試
10. 跳Ceilidh,你永遠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多蠢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會跳舞,扭屁股也不見得扭得多好。但是一旦收到了Ceilidh的邀請,大家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前往。有些人可能在學校里學了些舞蹈動作,有些人可能是*次去Celidh。不管你是哪一種,只要樂隊開始演奏了,管你是舞蹈大神,還是舞蹈菜鳥,踩上別人的腳也不會有人大呼小叫。大家去Ceilidh 的*目的就放松好好玩。
要是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邀你一起跳舞,那可不能拒絕。更何況,你怎么忍心拒絕the Orcadian Strip the Willow。又或者,友誼天長地久(Auld Lang Syne)的歌詞你一句都不知道,你也會抑制不住想要加入大家的。
11. ‘Here we, here we, here we f***ing go!’
不僅僅是格拉斯哥的學生知道,在蘇格蘭的其它地方,你也聽得到這首調子。就像其它格拉斯哥的夜店歌曲一樣,這首調子也是臭名“遠揚”。
一般*次聽到這首調子是在新生周。也許直到現在,你都不清楚當時為什么會跟著他們一起唱。但是一旦有人起了頭,你絕對會滿腔熱血地加入他們。這讓你感到一股莫名的驕傲,讓你感覺你真正成為了格拉斯哥的一份子。
12. 傳聞格拉斯哥民風剽悍,實際這里有最友善的人民
也許有無數的親戚朋友告誡過你格拉斯哥“可怕”的犯罪率和暴力的足球流氓。等真正到了格拉斯哥,也還能聽到街頭巷尾在討論上個星期在街角發生的駭人聽聞的事件。
但其實只是數據嚇人而已。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格拉斯哥就像是第二個家,因為格拉斯哥的人民可能是你見過最善良,最友好的了。除了在格拉斯哥,你還能在哪個城市的Tesco 里搭訕一個陌生人完全不感到尷尬,并且不會覺得,“他跟我講話的時候,是不是偷了我東西?”
英國留學生回國經歷分享(一)
一、回國之前
兩個月前我們一直在為國內疫情擔心的時候 怎么也不會想到一個月之后疫情中心已經轉移到了歐洲 英國雖然出現了確診病例但一直保持在個位數 那時候已經開始戴上口罩 但不至于緊張到不敢出門 也沒想著要回國 就囤了一些糧準備在房間待著
直到三月初 意大利的確診數突然爆發式增長 英國緊跟著破百 每天增長數量越來越多 照這樣下去很可能短時間內面臨無法控制的局面 三月開始我們已經不敢去學校上課更不敢出門做其他事情 連去樓下超市都小心翼翼 但外國人遲遲沒有重視起來 還對戴著口罩的亞洲面孔進行言語行為上的歧視甚至是毆打 加上醫療資源其實并不充足(此處不細述)這時候我們意識到 在這里待下去 要么身體出問題可能得不到治療 要么悶在房間里每天擔驚受怕心理會不健康 加上課程馬上要結束了學業不會受很大影響 所以...我決定回國了(當然 還在英國的朋友們一定要平安健康!)
上上周一3月9號 在和爸媽商量之后我買下了*張回國的機票(為什么是*張呢?)那時候決定回國的人似乎不多 很多親戚勸我說沒必要回去 因為英國的病例看起來還挺少 但我怕自己后悔 后來他們也逐漸感受到我們的焦慮 當時鮑師傅還沒提出“群體免疫” 學校也沒宣布停課 所以機票還比較好買 考慮到我下周還要和導師*次見面(后來也改成了視頻) 就選擇了兩周之后21號倫敦起飛北京轉機回廣州的機票 然后...焦慮的兩周開始了!
買完機票之后 我的每一天都是在刷新機票和航班動態以及和爸媽不斷打電話討論中度過的...先是選座位出了問題(國航客服真的是神奇的存在 國際業務從來沒打通過 國內業務表示不能處理國際航班)幾天之后英國突然冒出“群體免疫”政策讓大家“自身自滅” 各所學校也開始陸續發通知改成網課 并建議大家盡快回國 這時候...很多人開始慌了 機票價格蹭蹭翻倍 但是為了保命 大家已經顧不了這么多 能逃就趕緊逃了...也正是這時候開始 國內確診數趨向清零而境外輸入病例越來越多 全球的病例也迅速增長 于是國內航司的航班開始摸不著規律地取消 第三方*也開始限制轉機和入境 大家的回國之路充滿了越來越多未知數 要么買了機票但可能隨時被取消 要么就是壓根搶不到機票 要么就是買了機票但不再允許轉機過境 要么就是去很遠的地方光是中轉時間就超過了12個小時...
我買的CA856航班 三月上旬只飛了兩次 后來是隔一天取消一趟 之后是否起飛都無法確定 于是我又買到了一張3月23號直飛廣州的機票備用(后來航班取消改到4月5號 目前仍是取消狀態)兩周都沒心思做別的事情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刷航班 還加了六七個回國群 *次遇到坐飛機還建同航班群的哈哈(現在群里有112位小伙伴哦 大家一直在分享動態) 每天祈求航班千萬別取消 一直到起飛前一晚...我才基本放心“我們的航班應該是順利起飛的吧” 還算幸運 如果買早一天或者買晚一天都可能是取消的狀態 那么 就收拾好行李準備啟程吧!
這里還想說一下 可以想到回國的路上會比較辛苦 但也是沒想到買機票這個過程就很驚險了…很多人不想回國以及有些親戚勸說不要回國 就是擔心回國途中的高風險 包括機場候機、飛機上和落地去隔離的路上 所以我們準備了很多防護用品(口罩、一次性手套、防護帽、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濕巾、酒精棉片等等)盡量把自己的身體與外界隔離起來 同時保持好良好心態 不要過于恐慌喔~
問一下在英國留學和在英國生活過的感受
對于每個留學海外的學生來說,留學的經歷都是留學生所難以忘懷,為此,留學生都會選擇將自己的留學經歷記錄下來,下面就來看看我的英國留學生活經歷。
*人OR外國人?跟誰同居?
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修煉一口流利的外語,所以選擇室友的時候,老外才是最理想的“同居人”!想必每個準留學生在出國前,都被周圍人耳提面命過無數次這句經驗之談。
老外是最理想的同居人?事實真是這樣嗎?聽完我的同學Lisa的遭遇,你的心中就會有答案。
Lisa是一位來自*南方的姑娘,除了會做一手美味地道的*菜,還喜歡煲些靚湯給自己護膚養顏。可是同住在一起的英國女生卻認為Lisa使用公共廚房的時間過多,影響了她的生活。
對此,Lisa有一肚子的委屈:每次做飯自己都會很小心地避開別人使用廚房的高峰時間,為什么還會引起室友的不滿?
我相信Lisa的遭遇絕對不是個案。與老外同居,固然無形中有了一位外語陪練,可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沖突同樣在日常生活接觸中在所難免。
試想一下當你和室友每天冷臉相對,你還能像計劃的那樣,沒事跟室友嘮嘮嗑來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嗎?同住生活并沒有某些留學論壇帖子寫得那么浪漫愜意,如果整天都伴隨著各種瑣事帶來的冷戰和爭吵,你還那么期待與老外同居的日子嗎?
當然,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要迎接這個挑戰,提前了解下述幾點,相信會對你和室友和諧相處有幫助:
首先,與*含蓄的為人處世哲學不同,老外的思維有時候直接得讓人哭笑不得,體現在脾氣上也會更“沖”一些。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做了老外不喜歡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比較直接地說出來。
這對于習慣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人來說,有時候的確會覺得備受打擊。其實,只要事先了解老外的文化特性,做足心理準備,在面對他們的“有話就說”時,就不會被壞情緒滋擾很久了。
其次,國外的飲食主要以冷食為主,烹飪時間一般不長。特別是*生,更喜歡速食類的半成品。但是*學生慣于煎炒烹炸,使用廚房的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
飄在異國他鄉,做一餐家鄉飯菜以慰藉思鄉之苦,這是人之常情。你可以提前向外國室友介紹一下*菜的制作特點,讓他們了解你使用廚房的時間比他們長并不是故意要多占用公共資源。
再者,我贊同你向老外主動表示友好,但是不要理所當然認為他們就該買賬。這還是要從國內風傳的經驗說起,估計很多準留學生都有所耳聞老外對于*美食的熱愛,做些*餃子之類的特色食物送給老外品嘗。
繼而聯絡感情的計策更被很多人奉為經典戰術。所以很多學生初來乍到,會把自己做的*菜分給外國同學,以求得理解。經過實踐證明,這個計策并沒有傳說中那么神奇,效果也并不如預期的好。
你的老外室友或許會覺得*菜好吃,感謝你的美意。但是在他們看來,一碼歸一碼,分享美食和同意你常使用廚房并沒有關聯。至于“吃人嘴短,講人情”,他們的腦子里可沒有這根弦。
另外,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欣賞*菜,你送的食物也許他會直接拒絕,這時不必覺得受打擊,參照他們對待中藥的態度就可以理解。很多老外認為中醫是巫醫,草根樹葉和各種古怪蟲子怎么可能治病呢?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世界的有趣就在于人與人的千差萬別,才能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文明。要不,咱們干嘛千里迢迢跑到異鄉來開闊眼界呢!記住,包容、承受能力始終是應對文化差異的利器。
Tips:建議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彪悍的姑娘小伙,還是老老實實找個同胞一起居住。雖然會減少說外語的機會,不過初來乍到,有個跟你一樣習慣米飯炒菜的室友,你會覺得日子沒那么孤單難熬。
更何況,如果有心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沒有老外室友什么的絕對不是問題。
課堂上,誰說沒有*聲音?
課堂上恨不得化身隱形人,全靠死讀書才能拿高分是外界廣為流傳的*留學生形象——他們保守、順從,但是從來沒有自己旗幟鮮明的觀點。不過,在我的求學階段,這種認知被徹底顛覆。
謝菲爾德*的政治系在全英排名第三,僅次于劍橋*與倫敦政治經濟,所以它不僅讓英國本土的優秀學生趨之若鶩,連歐盟、美國等地高校的精英也在此同聚一堂。
因此,每當政治系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話題,氣氛都會異常激烈。可就是在這樣可以稱得上高手如林的環境下,課堂上的*學生并沒有充當隱形人,而是積極地參與到辯論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年輕人勇于表達的氣質風貌家看待,因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宗教文化,隨著*崛起,政治課上提到*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有一次課上,日本學生忽然提到藏獨問題,認為西藏應該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來看待。
這時,來自北京的*男孩Lee站了起來。他從西藏的歷史傳承,當今社會現實以及我國現在實行的宗教自由和少數民族政策出發,義正言辭地反駁了日本學生“西藏應該獨立”的觀點。
雖然在表達的過程中,Lee的英語并不流暢,論證也并非滴水不漏,但是我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會感到非常驕傲,因為這是*新生代在國際場合面對*民族尊嚴問題的不屈回應!
課下,在和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專業的同學交談中,我發現85后*留學生更加有主見。他們不甘于默默學習,而是在交流中發出*聲音!
Tips:出國在外,才能真正感受祖國對自己意味著什么,而時刻記得自己代表*也并不是一句口號。建議每個準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主動關心國事,扎實學習歷史政治知識。
只有武裝好自己的見地,完善知識儲備,你才能在遇到上述事情的時候以理服人,在國際舞臺維護祖國和自己的尊嚴!
兼職OR聚會?
打開有些*留學生的部落格,他們的生活真精彩!各種精彩的聚會聯誼、排得滿滿的購物活動、忙碌充實的旅行日程……可是我需要提醒所有看客,你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片面的留學影像。
留學不是出國度假,有更多的留學生在出國前都有一個“刷盤子”計劃。他們或者是想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或者是想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又或者是想更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但我認為,每個打工的留學生都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想從打工中得到什么?
打工,即使是兼職,也會占用你的時間,你是否能夠平衡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你的課程壓力很大,需要很多課余時間去完成學習進度,那么打工就不是一個好選擇。
畢竟,父母大筆金錢投資你來留學,可不是為了讓你專門來刷盤子的。至于那些聚會,我只能說,你可以入鄉隨俗,但不要認為多多益善。
其實自2008年之后,全球經濟危機加重,英國的失業率也是連創新高,留學生想找到一份兼職變得很難。據我觀察,成為志愿者或者義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留學期間,我就參加了謝菲爾德周末中心的志愿者活動。這個中心是一個教會下屬的慈善組織,主要是用人們捐給教會的善款幫助在謝菲爾德的無家可歸者,每周末為他們提供午餐與專門的場地進行休息娛樂和交流活動。
作為一名國際志愿者,從在水吧倒咖啡、分發食物、和無家可歸者聊天,到布置場地與后續清理,我幾乎參與了每個崗位的工作。
因為志愿者的主力軍是當地*生并且人員具有流動性,所以在做志愿者期間,我接觸到了來自英國、荷蘭、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多個*的同齡人。
我們一起工作聊天,不僅增長了見聞,鍛煉了英文表達能力,并且在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文化。此外,我還會觀察在英國如何組織這樣的活動,相比國內,它們在流程、規則上有什么不同……
這些發現和感悟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快樂、驚喜、有成就感。這種慈善組織,特別是教會下屬的相關組織在英國幾乎每一個城市村鎮都有。
相比兼職,成為一名志愿者的機會更多,時間也更靈活,對于希望在學習之余深入貼近當地社會的同學也更適合。而當你把愛心奉獻給有需要的人,自己也會感到幸福和價值。
這對于在異國他鄉孤獨求學的同學在心理健康建設上也有積極的作用。雖然英國留學生我們講述無數次,但是我們總會經歷不同的生活,因而留學生應多多關注英國留學生的留學生活使我們在英國的留學生活更加充分。
用英語總結在英國留學的經歷
began the program. After some , I will be targeting the end of the world renowned Cambridge . Cambridge is the world's leading of higher learning, when I applied for only 15 in the land economics, but the overall number of has more than 5,000 people. Although I am in the school's six scores are A, but in that case, the pressure can be imagined. In the , I designed a lot of may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problem, and the teacher made a 11 approved, and what issues are marked in red need to focus on , which does not need. Identify the problem, I and a student again and again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he timidity of , and more well-thought of the exam. Access to Cambridge, teachers and friends to help me is the greatest. Here, I would like to remind those who dream into Oxford, Cambridge and other famous students, students can not go directly to these , only through the UK A-level courses is possible to apply to. In addition, students can read the first in the UK in 2012, and then by another school in the form of access to these well-known .
英國留學生畢業后如何能在英國就業?
英國具有高質量的教育與多元化的社會經濟環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留學生。對于很多留學生而言,能在畢業后留在英國工作,無疑是十分理想的。英國不是傳統的移民*,想留在英國工作的*留學生大多有著類似經歷,尤其是在商科領域,外國人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比較困難。但與并不樂觀的就業形勢相反,還有不少*留學生在英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們靠什么找到理想工作的呢? 首先應該是簽證政策方面的優勢。艾迪英國留學專家表示,根據英國*的*規定,*的畢業生現可以繼續留在英國工作兩年。此外,很多英國*推出了“三明治課程”,即學習兩年,實習一年,*再回到學校學習一年。這種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工作經驗,有利于學生畢業以后順利就業。 其次,在學習期間充分利用打工的機會鍛煉自己。艾迪英國留學專家表示,在英國,法律規定每個*生每星期有20小時的打工許可。一般來說,上學期間,留學生每周打工20小時,平時的生活費用就夠支付了。假期里,每周打工超過20小時,雖然要交稅,但沒有功課的壓力,還是希望多打工,多積攢一些錢,除了可以減輕生活費,最主要的是豐富了社會實踐內容,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再次,選專業尤為重要。英國最缺的是護士、中*教師和工程師。*留學生在選校選專業時,應該先考慮自己今后是回國發展還是留在英國發展,國內外的人才需求是很不一樣的。例如很多*學生到英國學工商管理,但在英國,本地的此專業人才已經很多了。*留學生學的專業非常集中,比如工商管理、經濟和IT,而學工程、醫療衛生、數學等專業的人很少。艾迪英國留學專家表示,其實相對與商科來講,理工科學生在英國更容易找到工作。 *,找工作心態很重要。留學生要有沖勁,要有肯吃苦的精神。從實習做起,爭取公司培訓的機會。艾迪英國留學專家表示,學生要積極尋找就業機會,例如從學校的職業建議中心查閱資料、參加招聘會、借助電腦信息網絡、報紙等平面媒體查找招聘信息等。平常要注意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 總之,學生畢業后,如果能在英國能夠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無論是對于繼續留在英國工作還是回國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的留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優勢及政策,盡可能尋找就業的機會。爭取為自己的留學路增光添彩。
知乎 在ucl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訪談時間:2016年12月29日
Charlene,本科專業是國際貿易。畢業之后,拿到英國倫敦*(UCL)的offer,攻讀經濟學,并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
倫敦*( College London)成立于1826年,與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治經濟并稱為英國的"G5超級精英*"。倫敦*是英國規模*、*最多的綜合性*。曾就讀、任職或現任職于UCL的校友中,共有3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UCL是*個在招生上不論種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國*,被稱為是英國教育平權的先鋒。
訪談實錄:Charlene的故事
倫敦福爾摩斯博物館
? 1
說起英國,其實很小的時候就萌生了去那里的想法。我舅舅在英國呆過很長一段時間,每次回來都會和我講很多英國的事情。從小聽著他在英國的見聞,所以我漸漸喜歡上英國低調內斂的文化。而這一點和我的性格很搭,就想親自去那里感受一下。高中的時候跟家里說想去英國讀*,但是家人覺得我太小,不是很放心,所以選擇研究生才出去。
07年,大二暑假的時候,我參加了英國牛津CES大使館語言中心的語言培訓。這個培訓是英國大使館組織的,為期15天,在英國牛津鎮上課。參加這個培訓的都是在校*生。培訓的內容除了聽說讀寫之外,也講了很多英國的歷史文化。那時上午上課,下午參加課外活動。兩個周末分別去了倫敦和劍橋,其他時間就是在牛津校園里參觀。
*次去英國,大部分時間都在牛津小鎮,感覺那里的生活很平靜。當時住的是homestay,是學校直接分配的家庭。我和同學住在一個單親家庭里。感覺牛津鎮的寄宿家庭已經有點產業化了,一套流程已經很熟悉了。
剛認識的時候那個媽媽話不多,并沒有想象中的親切感。但是后來有一次吃飯中,她講起了自己的經歷。她40不到,老公是美國人,大兒子跟著爸爸,小兒子跟著她。從那一餐之后感覺我們的關系就慢慢開始拉近了,互動也多了起來。我和同學回來時也會買束花,逗逗她開心。越往后我們的關系就變得越好,到我們走的那天她哭得稀里嘩啦。一開始我們還在找她,因為人不見了。但是后來發現她坐在花園里,一邊抽煙一邊哭,因為很舍不得我們走。
英國的教堂
2
后來申請碩士的時候,我選擇了不少澳洲和英國的學校,澳洲是備選項。其實主要還是想去英國的,申請澳洲主要是因為可以移民,環境也不錯。當時想著如果畢業后想移民的話,也可以留在那邊。
*,在所有收到的offer中,我選擇了UCL,而且我也很想去感受倫敦這個國際大都市的熱鬧和繁華。剛到英國時,家里的朋友來機場接我,并且把我送到學校。所以剛去時少了很多折騰,感覺都很順利,就是一開始的時候有點孤單。因為住的宿舍,周圍環境里*人都很少。后來去上課了,發現宿舍樓里也是有幾個一起上課的同學。那之后就放學一起回去,平時也會一起聚會,實在覺得孤單時也會去朋友家玩,蹭個飯。
后來,畢業了在外面租房子住,認識了很多校外的朋友,也就不再有孤單的感覺了。
溫莎城堡衛兵換崗
3
UCL給我的*印象是小。和國內的*比起來,它顯得很小,倫敦畢竟寸土寸金嘛,但我后來才慢慢知道,市中心的是主校區,其實UCL的教學樓遍布倫敦很多地方。有時候考試上課甚至需要搭乘地鐵或公車才能到達,所以通常課前需要提早很多時間出門才來得及。
學校主校區地理位置很好,好到有點不真實。各種耳熟能詳的地方,就在學校邊上。出門左轉大英博物館,右轉大英圖書館,還有牛津街、邦德街走幾步就到了。
還記得剛到UCL時,*天報到我不認識路,直接進辦公室里問路。然后人家知道我是國際學生,就特別nice直接一路把我帶到教室。我們班一共有將近100位學生,*學生一共有7個。有50%的英國學生,美國學生也很多,剩下的就是印度人,中東人比較多了。
我感覺中外高等教育的差異在于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不同。國外的學生很多讀完高中就去工作了,選擇去讀*和研究生的更多是出于自身的興趣。因為他們熱愛學習,所以自主性很強。不像國內大家都隨大流去上*,*老師給你布置了什么,你才去做什么。
我們學校的經濟學專業,只把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為最終成績,所以學習壓力很大。雖然大一的課程接觸過一些經濟學的知識,但是研究生的課程老師講的很多東西都是默認你是知道的,有一定基礎的,所以只能自己課外找時間去補這些專業知識,那時候還是比較難熬的,壓力非常大。如果學弟學妹們想出國轉專業的話,還是要慎重一些。
當時最喜歡的課是博弈論(),最喜歡的老師也是這門課的老師。我很喜歡那個老師的英式口音。因為學校的老師都是來自世界各個*的,比如意大利、印度,很少有很正宗的英式口音。而那門課的老師卻是地道的倫敦人,說話不疾不徐,所以很喜歡聽他的課。而且他講課聲情并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每次上他的課都會很期待,感覺課堂時間過得特別快。
我們的課堂
4
Homestay、*宿舍和租房,我都嘗試過。對比之下,我覺得homestay拘束感太強,因為要遵守規矩,和人家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沒有那么自由。但是對于低齡留學的人來說,各方面還不太成熟,自律性略差,homestay是不錯的選擇。對于初來的成年學生,對環境還不熟悉,建議住學校宿舍,一來比較安全,再者也不需要操心太多的事情,同時也可以更快地融入學校的氛圍。
而出去租房,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自己考慮,還有和房東的溝通問題,都是對自身能動性的一種鍛煉。
畢業后工作那段時間,我是在外面跟朋友合租房子,由于在外*次租房沒有經驗,也跟房東發生過矛盾。記得有次下班回到家,打開門發現樓梯口的墻壁被敲出了一個大窟窿,磚塊灰塵散落一地。我跟室友一開始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后來才得知是房東為了把主house跟隔壁的小套間打通,要在樓梯口開一扇門。我跟室友非常生氣,房東竟然在沒有任何通知以及我們的允許下擅自進入我們房子,并且實施這項工程。之后我們打算到當地相關*投訴,房東得知后當晚親自過來道歉,保證以后一定事先通知我們,并且在得到我們的允許才能進入我們房間,并把這一項條款加進了租房合同里,及時維護了我們的合法權益。
???????????????????????????????????????????????????????????5
放假的時候,我也會和朋友或同學出去旅行。我在英國也算玩遍了吧!英國環境優美,周邊小鎮里的人也都很親切。一個小小的雜貨店或水果攤,都可以讓你聯想到電影里的情景。
莎士比亞故居
學校的*學生并不算多,周末我會和室友們出去。我的室友來自英國、美國和韓國。我們四個會經常一起做飯、逛街、去酒吧。和她們打交道時,感覺她們不像我們那么受拘束。她們更憑著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情,而不是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她們的家庭也更尊重她們的決定,因此她們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英國的這段時間,不僅讓我的視野變得開闊了,也讓我變成一個更加獨立自主的人。如果還有機會再去留學,我仍然會選擇UCL。研究生一年的時間非常緊張,我沒有太多精力去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不過建議要去讀書的學弟學妹們,還是要多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多體驗和接觸異國文化及當地社會。
文章來源:不言理想國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自覺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