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定義:
心理保健資訊師是指在一定的場所,按照客戶的需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技術,為維護和促進客戶的心理健康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進行過程指導和跟進服務的專業人員。
崗位設置的必要性與前景: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工作節奏、社會生活節奏也日益加快,由此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心理壓力,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社會發展趨勢表明,人類*的敵人不是饑荒、地震、病菌、癌癥,而是比自然災害更危險的自身心理問題,如孤僻、易怒、輕率、自卑、壓抑、性變態、賭博、迷信、自殺等。心理科學統計,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人格缺陷和習慣性不良行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態,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人生及社會問題。
現代健康的含義并不僅是傳統所指的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激烈的競爭和生活的壓力使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所以,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態,直接影響到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質量,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人生及社會問題。所以,心理保健資訊是我國新世紀較具發展潛力、有著廣闊發展空間的事業。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是對合格的心理保健資訊的培養。學習心理保健不僅僅在于以此為業,同時,對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及文化修養,對子女的合理教育也大有益處。
為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了心理保健資訊的崗位培訓認證。
崗位確定的原則:
1、基本單元原則,即本崗位是資訊領域的基本工作單元。
2、技術性原則,即本崗位技術含量較高,不僅工作過程中采用高新技術,同時要求從業者具備運用高新技術的能力。
3、與*職業銜接的原則,即本崗位屬資訊領域或衛生系列職業范疇。
主要職責:
運用心理學的方法、技術,為維護和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進行過程指導和跟進服務。
主要任務:
矯治、恢復異常心理;調節和緩解心理沖突;解決心理困惑;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發展更大的心理效能。
崗位行為:
按照客戶的需要,對客戶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矯正和維護。
工作對象:
心理異常和心理正常的人,即所有的人,包括各種年齡段、處于各種情況下、擁有各種心理素質和水平的人。
崗位目標:
維護身心健康、防治心理缺陷和心理疾病,清除和環節心理社會致病因素,最終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
使用工具:
電腦、電話、測試分析儀、測試量表;
團隊協作對象:
具有一定的溝通協作能力;
崗位操作程序:
咨詢測量 評估 分析 矯治 服務;
崗位責任包括:
質量責任—嚴格執行作業規程,提高工作質量。
數量責任—嚴格執行作業流程,認真履行作業手續。
安全責任—維護客戶身心健康。
經濟責任—控制成本、降低消耗。
崗位要求包括:
知識水平-大專畢業或同等文化程度以上、中專畢業有三年以上本崗位工作經驗,具備從事本崗位工作所應具有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
專業技能-掌握本崗位專業技能、業務流程和工作方法。
工作能力-具有邏輯思維、分析判斷、語言和文字表達、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道德-做到團結協作、遵紀守法、誠實守信。
推行CETTIC/HCHZ心理保健資訊師崗位培訓認證的社會現實意義
一個人不管是學習10年還是20年甚至更長時間,最終所從事的是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一專業某一職業某一崗位或某一模塊中的某一項工作,而 CETTIC心理保健資訊職業/崗位培訓認證就是針對心理保健資訊的崗位特點和模塊要求來設置課程,進行培訓的。因此CETTIC前沿產業應用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新工藝、新協作的職業/崗位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0’距離”這一目標上來說,就是為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服務的。
對于求職者來說,無論是高學歷高學位或低學歷低學位還是新生勞動力初次就業或失業人員再就業,都可以通過崗位培訓,獲得更高的崗位技能,提高適應崗位變化能力,激發創新能力,增強就業的穩定性,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對于那些具有潛在創業素質的人員來說,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形成以崗位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機制。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的天字號工程,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一號工程,推行CETTIC心理保健資訊職業/崗位培訓認證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重要舉措,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建設以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