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環球雅思留學_杭州香港留學_環球雅思香港留學.招生熱線:
環球雅思留學簡介-香港院校
環球雅思留學服務中心(北京五湖中視咨詢有限公司)是環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團隸
屬機構,*教育部、公安部、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授權批準從事留學服務的專業機構,*批準留學資質號:教外綜資認字【2000】159號;擁有目前*辦理美國留學歷史最長、最強和最專業的團隊;在2004年7月率先成為*家澳大利亞移民局指定電子簽證中心的專業團隊。擁有專業留學服務經驗及豐富的海外教育信息資源,以及環球雅思近100所各地學校學生資源。我們的宗旨為環球雅思學員提供最專業的服務,追求業內*服務水平。
香港院校
香港*
港大本部大樓
香港*,簡稱港大(英語: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U),是一所于1910年于香港島成立的*,其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港大中文校訓為“明德格物”,而拉丁文對應的校訓則為Sapientia Et Virtus。*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自2007年開始,港大被英國THES-QS持續評為全球前30名的頂尖*,位列*人民共和國*。
歷史
孫中山先生曾習醫于此。當時西方列強爭相在*成立*,時任港督盧押認為英國也應該在香港立一所大 學,一來與其他列強競爭,二來讓*人(尤其是香港人)認同英國的價值觀,而非其他列強的,好使英國便于華南拓展勢力,和鞏固在香港的管治。當時兩廣總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覺得成立*有助*人學習西方的科技,使*自強,于是出錢支持。另一方面,當時太古公司轄下的一艘貨船發生工業意外,導致多名*船員傷亡,故急欲修補公司形象,便也出錢支持成立港大。在英國*和其他香港英資(如匯豐銀行)支持下,盧押最終籌得足夠資金籌建*,更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的動工儀式,主張港大“為*而立”。
1912年的香港*
1911年港*立,1912年舉行了正式的創校典禮。因盧吉認為當時*社會不適宜接觸西方的人文價值觀(如共產主義理念),*最初模仿利物浦*的制度,重理工而輕人文,故只設三個:醫、工程及文,當中沒有開設社會學和哲學等人文課程。1916年12月舉行*屆畢業禮,有23個畢業生及5個榮譽畢業生。1925-1926年省港大罷工后,*為進一步溝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紳商,磋商在香港*增設中文學系,讓漢文中學畢業生入讀。港大中文系于1927年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賴際熙、區大典等執教,加上其時又有富商鄧志昂捐款建立中文、馮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圖書館等,涌起了一股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
1941年因香港淪陷,本部大樓遭炸毀而停辦,至1945年復辦。戰后隨社會需要陸續加設理、法、社會科等。1961年學生人數為2000人,是1941年的四倍。1989年后*推行大專教育本地化,使多數香港人不用遠赴英國讀*,也為主權移交*作準備,便大幅增加*學位和課程種類。這使港*生人數倍增,至2001年有學生14,300名。課程也多達百多種。主權移交后,雖數次被校政風波困擾,但*逐漸由專注于教學過渡為教學和研究并重,并增加和海內外*和研究所的學術交流,猶以醫學研究(如SARS病毒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數所實驗室亦獲“*人民共和國*重點實驗室”稱號。
排名
香港*是香港其中一所學術排名*的*。根據《亞洲周刊》,香港*在2000年于亞洲**的排名中位列第三。于亞洲周刊2000年亞洲**調查
東閘(般咸道)入口
中香港*商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于香港中文*之后位列第二。
香港*于《英國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7年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八位。
在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二零零八全球頂尖*排行榜》中,香港*由去年的第十八名,跌到第二十六名。
在《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9年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十四位。
在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QS亞洲*排名中,香港*繼續蟬聯榜首。
研究生院
專業進修 (HKU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簡稱SPACE,跟其它一樣,SPACE系香港*的直屬,為非牟利機構,致力于為在職人士提供有助個人、專業和事業發展的各種學習機會。經過50年的發展,SPACE成長為全球專業人才培養機構之一,與紐約*、倫敦*齊名。近年亦不斷為內地學員提供各類深造機會。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近60所海外的*及教育機構有合作。的專業課程還與眾多頂級國際專業協會資格掛勾。該校全院有大約900名全職工作人員,和2,000名兼職教員。成立至今已有180萬人次修讀過的課程。每年的報讀人次超過十萬,2007至2008學年,人數更相當於約20,000名全日制學生。
所舉辦的課程包括博士、碩士、研究生、高管課程,以及學士、副學士等,自2001年以來,開始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在內地推出香港*的整合營銷傳播、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等研究生課程。 2008 年10 月,全資附屬公司港大思培咨詢公司(北京)正式成立,負責課程的招生及管理,在北京和上海繼續提供整合營銷傳播、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公關及會展管理,及傳媒管理課程。
與一般的繼續教育和進修培訓機構不同,經過50多年的發展,SPACE有著完整有效的質素保證機制。SPACE所有課程均由全職教學人員設計及管理,并由經驗豐富、資歷深厚的兼職教員輔助。的學術質素保證機制由香港的“*教育資助委員會”評審,并獲認定為典范。就讀SPACE學生有很多已經是有各種學位的在職人員,他們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在專業方面能夠及時更新知識與掌握各種專業技能,或者轉換職業發展的跑道。在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SPACE為香港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有力地助力了香港經濟的騰飛。
舍堂
“舍堂”是香港*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吧崽媒逃钡母拍钤醋杂鴦蚺=虻?的“制”,但港大的舍堂從一開始就不具備的學術教學及獨立招生功能,而衍化為只保留社交和課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時擔當學生宿舍的角色,然而港大亦有純粹供學生居住而沒有任何學生組織的“學生住宿樓”。除此之外,港大亦有非住宿舍堂。舍堂的活動多姿多彩,但時間上多集中于晚上至凌晨,而且有部分是住宿生必須參加的。“學生住宿樓”只有男女各三十六個宿位,對于居于較遠離港大的學生來說,變相只有舍堂可供選擇。由于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審訂宿生資格是基于課外活動的表現,希望專注學業或不希望參與太多課外活動的學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
現時香港*共有十三所住宿舍堂及三所非住宿舍堂,十三所住宿舍堂為:何東夫人紀念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利瑪竇宿舍、李國賢堂、圣約翰、施德堂、太古堂、*堂、偉倫堂、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及孫志新堂。三所非住宿舍堂分別為康寧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紀念堂。其中何東夫人紀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為女生舍堂,利瑪竇宿舍、*堂、馬禮遜堂(本科生部份)及康寧堂為男生舍堂,其余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瑪竇宿舍由天主教耶穌會主辦、圣約翰由基督教圣公會主辦,行政上皆獨立于香港*。
港大歷史上還曾有圣母玫塊堂,惟因故停辦。明原堂于1992年搬遷,易名為利希慎堂。馬禮遜堂曾于1968年停辦,2005年重開;然而主辦者已由倫敦傳道會及后來的*基督教會變為*本身。
香港中文*
港大新亞書院
香港中文*(簡稱中大),英文名稱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亦是香港八所受*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1951年成立)、及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組成,及后逸夫書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實行書院聯邦制的*。中大現在大多教學系皆有提供中英語課程。有些院系,如醫,法律、藥劑、英文系、語言學系等及大部分新開辦的理課程,則全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
【學校簡介】
香港*1963年為推廣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雙語并重的香港
香港中文*
中文*。中大自建校以來一直以來致力于“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與西方”。香港中文*位于沙田馬料水。它的校園面積為全港*。中大校園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被譽為全亞洲最美麗的*校園之一。
【世界排名】
香港中文*是一所培育既專且博的領袖人才,極具人文氣質的*名校。自立校以來,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與西方”為使命的中大,在香港的教育史上創造了眾多奇跡。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香港中文*不僅在亞洲區內享有盛名,而且在國際上也獲得廣泛認同。其以杰出的學術表現、雇主評價、學生及教授國際化程度、師生比例及論文引用情況等被英國THES-QS連續評為全球*0強。
在*的《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9年世界*排名中,香港中文*較2008年略降4名,位列全球第46位,繼續處于大陸名校北京*、清華*之前。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在2010公布了亞洲*排名榜,香港中文*亞洲第四,北大、清華分別居12位、16位。
【辦學特色】
△融 會 雙 語
香港中文*獨具遠見,早已提倡以中英雙語、雙文化為教學基礎,貫徹中英語文并重的原則,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學術文化和知識的學生。這種匯合中西文化、融和雙語的精神,在*的帶領下,得到海內外學府的廣泛認同和采用。校內大部分教師曾在世界各地主要*攻讀或任教,多兼通中、英兩種語文。
△雙 元 教 學
香港中文*采用「*為本」及「學生為本」之雙元教學法,學系負責「*為本」教學,書院則負責「學生為本」教學,并提供學生宿舍。
△多元課程-*為本
中文*是一所不斷發展的*,開設多項全日制與在職制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設有七個:文、工商管理、教育、工程、醫、理及社會科,共分61個學系,提供54項主修課程及46項副修課程,供全日制本科學生修讀。研究院課程由研究院57個學部開設,計有62項博士課程、150項碩士課程及28項文憑課程。研究院另開設學士后文憑課程。截至2005年3月31日,校內學生人數共17,515名,其中本科生9,434名,研究生8,081名。
為配合社會的急速發展,中文*亦開辦了不同類型的學系和新課程,法律于2004年成立,并將于2006/07年度招收首批法律學士本科生。中文*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已連續三年獲Asia Inc雜志排名為全亞洲*位。此外,近年新開辦的課程尚有風險管理科學、保險、財務與精算學、物流及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系統等專修范圍。
△書院制度-學生為本
中文*是香港*采用書院制度的高等學府。*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創立)、崇基(1951年創立)和聯合書院(1956年創立)。1976年12月,*訂立*新條例,修改中文*及各成員書院的組織章程和權責范圍。1986年7月,*復立法通過中文*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新書院于1988年開始錄取學生。教師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別隸屬四所成員書院。透過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學術及文化活動,書院有助同學的全面發展。
△研 究 稱 譽
香港中文*鼓勵所有從事高素質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勵多元化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另方面不斷爭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擴大人類的知識領域,為社會各界提供咨詢服務,提高國際聲譽。 *先后成立了13個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師開展跨*研究,就專門范圍進行深入探討。13個研究所分別為:*文化研究所、人文*研究所、亞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癥研究所、人類傳意科學研究所、中醫中藥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數*學研究所、香港亞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并集中資源于19項重點研究領域,課題包括以計算機輔助診斷、治療和醫科訓練,海洋生物技術,蛋白質學,電子商貿,華人社會教育發展,自動化與機械人科學,納米結構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亞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實力已達世界水準,并有極佳的發展潛力。
中文*的研究人員更與美國*衛生研究所及康乃爾*合作,解開了一個長期懸而未解的謎團-人腦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關鍵在于一種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素的蛋白質。研究結果刊于國際權威雜志《科學》。本研究主要研究員為香港中文*生理學博士畢業生彭文慧。
近年科技轉移活動日趨活躍,由本校研究人員開發的多項科技,已成功轉移到工商業的實際應用上。截至2004年5月,中文*及其教員取得世界各地的專利權計有美國27項、歐洲1項、*內地5項、香港6項及臺灣兩項,范疇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制藥技術、醫療技術及材料科學。
二零零五至零六學年,我們的研究計劃獲得來自本地及海外的資助,高達港幣十二億元。獲*教育資助委員會甄選為卓越*領域的十個項目中,四個由中大教師領導研究。我們與許多海外和內地學府合作成立研究中心。不少研究成果已透過科技轉移,發展成產品,亦帶動多間科技公司成立。在二零零六年公布的十年策略計劃中,我們將會重點投放資源,發展五個已達卓越水平的學術領域:*研究、生物醫*學、訊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及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預期這些領域的研究發展將會更上層樓,造福社會。
△國 際 聯 系
中文*并以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為己任,多年來不斷開拓,發展及保持與海內外*、學術機構及*機構之關系。目前本校是英聯邦*協會、東南亞高等學府協會、國際*協會、國際教育歐洲協會,以及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活躍成員,同時亦為**校長聯誼會的會員機構。 中文*自1965年起至今,已與世界各地逾140所著名學府開展學生交換計劃,包括美國的康乃爾*及賓夕法尼亞*,日本的早稻田*及九州島島*,韓國的高麗*及延世*,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多倫多*。2004年有逾400名外地交換學生,從世界各地到中文*修讀,而中文*亦有400多名學生到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等地交流。
此外,中文*又與內地及臺灣、澳大利亞、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墨西哥、新西蘭、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蘭和英國等地學府訂有交流協議。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曾派遣客座講師蒞校授課,每年又有近千名來自*各省市的學者來訪,而不少中文*畢業生曾獲頒獎學金前往該等或其它*深造。中文*又獲多個國際基金會如雅禮協會、哈佛燕京學社、亞洲區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富布賴特計劃、日本基金會、偉倫基金會、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會等資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進修機會。成員書院、及學系亦各自建立了廣泛的海外學術聯系,與多個交流伙伴有密切的往來。
中文*亦經常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及研討會,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舉行的「全球*校長論壇」,歷史性地匯集4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的校長到中文*,深入討論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
【獎學金】
為鼓勵成績優異的內地學生來香港中文*就讀,本校提供多名獎學金名額予錄取入讀“獎學金基礎班”的內地學生,獎學金名額分布于二十五省、市、自治區。香港中文*將向每名在學的獎學金班學生頒發相等于攻讀四年本科課程的學費、以及每年 45,000 港元住宿及生活津貼。
獎學金只給予填報香港中文*為*院校志愿,并以獎學金基礎班為*專業志愿的考生。
考生高考成績達到中文*為頒授獎學金而定的提檔分數線,(以 750 分為標準高考滿分計算,理工類及綜合類考生須達 630 分或以上,文史類考生須達 600 分或以上。)以及英語單科成績達 130 分以上。若符合獎學金*分數考生超過該省、市、自治區獎學金名額,則按名額及提檔總成績由高至低順序選拔。
本獎學金專為內地學生而設。若學生于在學期間任何時間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則須終止獎學金之頒發。
獎學金原則上為期四年,但獲獎學生每學年成績須達到*具體規定的平均積點 3.00 (相當于乙等)。若學生學年成績未達到續領獎學金要求的平均積點,則須保留觀察一年。學生在觀察期內可繼續領取獎學金,但若翌年成績仍未達到*的規定,有關獎學金則須終止。
獎學金的頒發須依照香港中文*制定的相關規章及程序執行。香港中文*對獎學金的評選及頒發有最終的決定權。
香港科技*
香港科技*校園俯瞰圖
香港科技*,簡稱科大(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國際化研究型*,亦是香港八所受**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并可頒授學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工、工商管理、人文社會科學及霍英東研究院五所組成。科大現于多種*排名被評為世界0名,THE-QS在2010年將之評為亞洲第二,僅次于香港*,社會科學領域獲上海交大“世界*學術排名”評為兩岸三地之首,其“EMBA課程”與“機械工程研究發表量”更是世界*。
簡介
校名:香港科技*
英文: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英文縮寫:HKUST
香港科技*校徽
現任校長:陳繁昌
官網:
香港科技*(下稱"科大")位于九龍半島東側風景秀麗宜人的清水灣畔。依山臨海,在喧囂的繁華鬧市之隙,為莘莘學子提供著一方靜雅而遼闊的學術空間。創校18年,已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香港科大的迅速崛起,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演繹了一段頗為獨特的傳奇.
香港科技*是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四所組成。理、工、商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科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同時亦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以利全面發展。 作為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科大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教授 (人文社會科學部分關于*的課程除外)。
科大擁有一支享譽國際的優秀教研隊伍。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數共約450名,來自全球35個*,各級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教授是從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學府取得博士學位。
傾力支持香港科技*在內地的拓展并盡快取得全球學術領袖地位,霍英東基金會於2005年7月慷慨捐贈8億港元。此項捐款是科大創校以來*的一筆私人贊助。
科大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之一。優越的環境、舒適的宿舍、完善的設施、豐富的活動,令校園生活多姿多彩,成為人生難忘的一段經歷。
排名及獎項
1、香港科技*排名及獎勵
在2010年5月12日,QS亞洲*排名,科大僅次于港大位居第二。
在2009年,根據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的世界*排名榜,科大排名高居第35位,在亞洲僅次于東京*(第22位)和香港*(第24位)。港間另一所著名學府香港中文*排名第46,也進入了0名的榜單
全球頂尖200所*排名榜第39位(2008)
全球頂尖200所*排名榜第53位(2007)
全球頂尖50所科技*第17位(2006)《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
全球頂尖100所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排名榜第37位(2007)(位列大*區之冠)
全球頂尖100所社會科學*第51-75位(2007)(位列大*區之冠)《上海交通*》
香港科技*遠景
全球頂尖TOP30MBA第16位(2009.1.26)《金融時報》
2、Kellogg-科大EMBA課程排名及獎勵
全球EMBA課程排名榜第1位(2007)《金融時報》
3、全日制MBA課程排名及獎勵
全球排名第17位(2008)《金融時報》
亞太區排名第1位,全球排名第20位(2007)《經濟學人信息部》
4、機械工程學系排名及獎勵
于涵蓋全球265所*的調查中,研究發表量全球排名第1位《臺灣元智**發表之2005年度調查》
5、財務學系排名及獎勵
研究發表量亞太區排名第1位,是*能夠晉身首25位的亞洲*(2006)《亞利桑那州*》
6、高級管理人員特設課程排名及獎勵
自2003年起亞太區*位《金融時報》
國際聲譽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于2004年獲頒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EAL.聯合國教科文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科大廣場標志建筑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于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學術期刊所發表之研究著作數目,持續高企,于1998-2000年更為世界*。
機械工程學系在2000-2003年刊登的研究論文平均數目位居全球前三位,與斯坦福*、加州理工相若。
工業工程及工程管理學系于2003-2004年在權威期刊刊登的研究論文數目居全球前四位,與美國哥倫比亞*、加州*柏克萊分校相若。
化學工程學系于2000-2003年間在SCI刊登的研究論文平均數介于加州理工及麻省理工之間,位居世界第四。
商與美國西北*凱洛格管理合辦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在2004年《金融時報》排名榜中位列全球第六。
商所提供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及為企業特設的行政人員課程,在《金融時報》排名榜均位列亞太之首。
商是亞洲*獲得兩所國際頂級認可機構"美國工商管理國際協會"及"歐洲管理教育素質改進系統"雙重認證的商。
理的科學家成功發展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監測細胞凋亡過程;研制了全新的電流變液,可供制造離合器,取代齒輪轉動裝置,為汽車等機械工業帶來重大的技術進步。
商的會計學研究學術論文總量居全球榜首、經濟及金融財務研究亞太稱冠。
人文社會科學在三份最權威的*研究學術期刊中發表的論文總數,與哈佛*和斯坦福*名列全球首五名。
科大擁有多項亞洲*的大型科研設施,重要設施包括:亞太院校*超大型巖土離心機實驗所;中電風洞實驗所。
學生宿舍
1、基礎設施
科大將*的景致留給了學生宿舍,六座本科生學生宿舍全部背山面海,不僅景色優美,住宿條件亦無與倫比。定期舉行的各項活動更為入住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
學術廊
溝通,拓展興趣,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
這六座的宿舍的名稱及相應的宿舍學生會分別為:
宿舍 學生會名稱 主題色
UG Hall 1 UG House One 社一 黑色
UG Hall 2 VERTEX 翱峰 紅色
UG Hall 3 Glacier 冰川 藍色
UG Hall 4 Vista 嶄越 綠色
PG Hall 2 Endeaver 卓毅 黃色
New Hall(Hall 6) 暫無學生會組織
Hall 7已完工且學生已入住。是*提供本科生單人間的宿舍。住宿環境優良。
Hall 8 與 Hall 9 也在籌劃中,以緩解學生宿位緊張的狀況并未未來的本科四年制準備硬件條件。
2、運動及文康設施
青山,綠水是科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科大亦提供了一系列的室內及戶外設施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及需要。
全面素質培養
科大提供多元化節目及活動,讓學生增進知識及體驗豐盛人生。 藝術中心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及文化活動,并通過駐校藝術家計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各樣藝術和
科大圖書館夜景
文化活動。
積極開展學生體育及康樂活動,并特別開辦“活力生活”課程,令學生全面發展。
導師計劃及實習機會可指導學生自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就業做準備。
講座、論壇、卓賢匯,學生們可拓寬視野,提升各項技能,以助個人發展。
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及各類學生文化交流計劃充分增強學生的國際經驗。
招生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