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過去幾屆*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更加注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其于世界各地的演講還是平時的言談舉止都處處彰顯著*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就簡要梳理一下習近平主席對于*傳統文化的論述。
一、習主席指出:對待*傳統文化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美德、*文化的主體。
二、?習主席指出:提高*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三、習主席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文化魅力。
? 四、習主席指出:對*人民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觀、文化觀
五、習近平曾經對*過去的一些重要思想總結時指出:“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我們生而為*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六、習主席在中央黨校講話中指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我們不僅要了解*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七、習主席在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闡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適應*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八、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一次講話時指出:要讀好書讀善書。特別談到:“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十、習近平在北大考察時指出: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當下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拐賣詐騙等惡性事件不斷,道德滑坡,行為失范,堪稱是“禮崩樂壞”。儒家思想體系是*最可寶貴的傳統文化財富,捨此無他途。孔子不姓社也不姓資,只姓中,這可算是治國之義了。強國必須有立足本國的強勢文化。滿口馬恩列斯,是成就不了真正的漢唐氣象的。只有立足于過去才能開啟未來,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當代文化將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會成為其他文明文化的附庸,甚至會很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也就談不上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