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去往美國留學,美國留學申請后有一段黃金時間你好好利用了嗎?
*的學生,大多本著應試教育的精神準備留美:背單詞、練題型、應付托福和sat,然后就是申請材料。極少有人想一想如何應付美國*的學業。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完成美國*申請以后你的留學生活將要如何開展。
我發現準備留美,有一段黃金時間被大部分學子浪費。這大致是從新年到8月底這個時段。一般的*申請,到1月1日基本截止。但最終入學,一般得到9月初。那么從元旦到8月底這8個月都干什么?有什么計劃?有什么日程?
許多學生是什么都沒有,白白浪費時間。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癥狀,一旦考完,立刻大放松,過度緊張的心理急需補償,多一件事也不要做。
殊不知,就留美而言,浪費了這8個月,也許日后要用兩年來補。為什么?首先,美國的一個學年,除去各種假期,滿打滿算最多就8個月。浪費了8個月就是浪費了一學年。另外,這8個月往往決定了你進美國*后的“起跑線”。要知道,中美教育可以說是世界諸多教育體系中的兩個極端。如果缺乏準備,到了美國*就即刻暈頭轉向、難以適應。
一般二流學校,即稍好些的州立*。每周的閱讀量至少有200頁左右。到了常青藤,有時翻倍都不止。那些瞄準了常青藤、排名0的學生,是否測試過自己每周能讀多少頁*程度的學術英文?沒有每周200頁的閱讀能力,非要競爭每周要求400頁閱讀的*,其實進去了,豈不也是自討苦吃?
如果運氣奇好,被一所超出自己程度的*錄取,此時可不是慶祝天上掉餡餅的時刻,而應立即陷入強烈的危機感中:自己跟得上課嗎?*年后是否會被勸退?能讀《時代》,未必就能讀大一的書目。如果*教授讓你一周讀完《清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怎么辦?你用中文能一周完成嗎?去了好的學校,比如排名0名的學校,課程的水準相當高,被勸退的*學生相當多。此時怎么能夠高枕無憂?
如果運氣不好,進了一所很不理想的學校,那么就要提前考慮轉學。比如,我就有位朋友,本來是賓夕法尼亞*的學生,讀了兩年不是很高興,就轉到了耶魯。轉學往往是帶著原來學校的學分過來;從差學校往好學校轉,這些學分也許要打些折扣,但基本不至于耽誤學業。要想轉學成功,必須有良好的表現,特別是欣賞你的教授的推薦信。如果你已經上了美國*,卻無法在那里“證明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沒有教授的推薦信,一切還靠國內原來的材料,那么劣勢比從國內申請還大。所以,想第二年往好學校轉,必須*個學期就有出色的表現。事先不準備,怎么可能有超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