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教育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國情、文化及制度不一樣,但好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可以借鑒。 中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異。很多人認為*基礎教育扎實,美國一些教育學者也在呼吁向亞洲包括*學習基礎教育。“數學神童”與 “數學白癡”
先看*人怎樣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于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里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后慢慢消化,*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 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
下面小編講一下“美國教育與*教育“有哪些區別”
一個是花朵,一個是種子一個講正規 一個講實用
一、為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么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
*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么,學多少,什么時候學,該怎么學等等,*的學生視學習為功利,因而習慣于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為升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而才會有美國白領不會算10減6等于幾貌似“可笑”的事情發生,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的學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不愿意接收*學生,在他們看來,*教育是培養知識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課堂:
*的教育善于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于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
*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人權。
四、師生關系:
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的傳統禮貌,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么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茍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五、考試制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而*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于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于今后的發展。
六、班級人數:
*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約束什么。
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于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時間:
在一年中,*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
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八、成績單:
成績在美國屬于“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布全班的成績。
在*,行政*會想方設法的公布學校成績。教師的考核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學生從*開始就在這樣的機制下長達12年之久,心理壓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九、教材:
美國的教材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數學,導致許多的成年人離開計算機對數字就沒了概念,連日常生活的計算都成了難題,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們注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教材一味的強調夯實基礎,才導致機械重復的作業一堆堆,其結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課外生活:
*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在美國*生一旦走進校門就開始真正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發參與,經費也是大家共同出資、共同尋求贊助。比如,8歲的孩子會幫人家清洗洗衣機,一次8美元,為別人演奏等等,把賺到的錢拿來搞活動。當然并非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賺錢,也有很多是打義工的。美國讓小孩接觸社會環境的方式非常多,他們認為教育即生活。
這就是*教育和美國教育的本質區別。為什么許多*學子去美國留學也是這個原因之所在。總體來說美式的教育與中式教育對于許多人來說更適合美式教育思維。美國教育比較自由而*教育屬于應試教育,以上就是美國和*教育差別。
獲取更多關于留學美國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