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要考取公務員,首先需要了解往年的招考情況,即歷年報考人數。這對于考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能更好地掌握報考難度和競爭情況,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制訂復習計劃。那么,公務員如何查看歷年報考人數呢?以下是具體方法和步驟:
2、首先需登錄招錄機關官方網站,查詢當年公布的招錄公告。招錄公告中可能會發布歷年報考人數、競爭比例等相關統計數據,但并不是所有的招錄公告都會公開過往數據。所以,還需要在公告中或者其他相關*查找歷年報考人數相關的文件。
3、如果當年招錄公告沒有公開歷年報考人數,可以在官方網站中尋找歷年招考公告,通常都會放在網站的歷年公告欄目中。選擇與目標招聘崗位相同年份的公告,查找里面是否包含了往年的報考人數統計數據,并進行記錄或截屏保存。
4、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找到想要的數據,就可以通過招聘單位或考試*的咨詢電話或郵箱等方式聯系,詢問歷年報考人數的具體數據。一般來說,考試*和招錄單位公開信息較少,所以可能存在回復不及時或者未提供相關數據的情況。
5、如果以上方法仍然無法獲得歷年報考人數信息,可嘗試利用第三方網站(如*公務員招考網等)進行查詢。這些網站會收集、整理公務員招考信息,包括歷年報考人數等數據,是查詢公務員招考信息的良好平臺。
6、總之,查詢歷年報考人數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需要耐心和堅持。考生可以分別嘗試以上方法,直至獲取到想要的數據為止,這對于制定復習計劃和考試準備將有很大幫助。同時,還需注意,歷年報考人數僅是參考依據之一,考生還需結合招考崗位特點、筆試和面試內容、個人素質等多方面因素制定考試復習計劃,提高自己的通過率。
1、怎么看歷年公務員每個崗位報名人數介紹如下:
2、方法一:通過所在省份公務員考試網站查詢
3、每個省份都會有相應的公務員考試網站,你需要登錄到所在省份的公務員考試網站并輸入相關信息進行查詢。一般情況下,查詢公務員報名人數的入口在考試公告或報名入口中。在查詢時需要注意查詢時間,一般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查詢。
4、方法二:通過省公務員招錄考試中心官網查詢
5、如果你所在的省份沒有公務員考試網站,你可以登錄省公務員招錄考試中心官網進行查詢。在該官網中,你可以查詢*各省市的公務員考試報名情況。
6、社交媒體平臺也是了解公務員崗位報名人數的另一種方式。一些專業的公務員考試機構、群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都會發布崗位報名情況。通過關注這些平臺,你可以及時了解到所報考的崗位報名人數。
7、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通過哪種方式查詢報名人數,都應該在權威官方網站進行查詢,避免上當受騙。
8、總而言之,了解考試崗位報名人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制定備考計劃和評估競爭力。在了解報名人數的同時,你還應該關注其他因素,如大致招錄人數、競爭比例等等,全面地評估自己在該崗位的競爭力,做好足夠的準備。
139.46萬,148.63萬人,165.97萬,137.93萬人,140萬人左右。
2024年國考報名時間預計是2024年10月中旬。
由于國考規模大,耗時長,從招考到補錄到錄取公示以及報到基本上貫穿一整年。從時間上考慮需要更多的時候來完成這項招考,因此每年都是在前一年的10月前后開始報名。
國考招錄規模大,每年國考招錄人數都在萬人以上,2021國考共招錄25726人;2024年招錄3.12萬人,2024年*公務員考試公告發布,共計招生3.71萬人。通過統計可以看出,同比2024年,2024國考“擴招”18.7%,其中67.4%的職位專門招錄應屆畢業生。龐大的招錄規模不僅可以為考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有更多的選擇。
2、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人員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
3、擁護*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6、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備中央公務員主管*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9、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主要招錄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
關于往年的公務員崗位查詢辦法:登陸當地省份的公務員考試錄用網.
點擊進入后,我們注意到網頁的左上方有個“報考人數統計的”按鈕,該處按鈕便是我們查找的信息路口,我們點擊進入;進入該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單位、職位、考試類型、招考人數、總報名人數、審核通過人數、未審核人數這些字段,根據我們的理解,我們只需要查看該職位的報考人數推測報錄比。
1.登陸當地省份的公務員考試錄用網。
2.點擊進入后,可以在該網頁的搜索欄輸入“報錄比”,點擊查詢。
3.通過網站公布的信息,可以了解該省份的報錄比情況。
這兩年的對比可以看出:招錄人數減少了接近一半,在機構改革的影響下,*公務員縮編尤為嚴重。但是報考*公務員的熱度卻不降反升,招錄比例連年提高。
每年數以萬計的人參加公務員開始,但是每年也都會有考生到*關頭才開始備考,面對這么嚴峻的考試形式,這種行為只能淪為炮灰。
公試人員千軍萬馬,沒有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想憑著短時間的抱佛腳上岸,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抱著這種心態來復習,那你真的不適合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