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一共120~140道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言語理解與表達,題量40,每題約0.8分,總分32分。數量關系,題量15,每題約0.8分,總分12分。判斷推理,題量40,總分26分。
實行測就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簡稱,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常識判斷五個部分。
必須找試題的規律,必須按照具體的題型來復習,除了通過總結學習具體題型的規律性破解辦法外,平時練習和模擬時以及考試技巧方面也要講速度,平時練習應限定時間或關注做題所用時間,不僅要關心正確率,還要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平時也要養成好的習慣,考場上也要通過講究考試技巧來節約時間,比如涂卡的技術,鉛筆使用的技術等都可以節約3-5分鐘,而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多答幾個題目,這些都是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
訓練速度應大量使用公務員考試真題,少做那些質量無法保證、難度低的模擬試卷,要做難度和考試接近的模擬試卷,只有在難度保證的前提下,訓練出來的速度才是符合實戰需要的。
1、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源于英文的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簡稱AAT),屬于心理測驗的一個范疇,它用來測試應試者與擬任職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是考查應試者從事公務員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一般潛能的一種職業能力測試。
2、行政能力測試包括數量關系、邏輯推理、常識判斷、語言理解、資料分析等內容,是對一個人計算、邏輯、語言、提煉、總結能力的綜合考察,不但要求應試者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反應速度有一定要求。
3、在我國公務員考試中,行政能力測試一般占筆試成績的50%,而且不同的思維模式、練習方法、熟練程度會造成行政能力測試成績的極大差異,因此對于公務員考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公務員考試筆試中的決定性因素。
4、進行行政能力的常規演練,對于增長個人知識,提高分析能力、反應能力,保持思維靈活度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西方*,行政能力測試被譽為思維領域的高爾夫球,很多政治家、投資分析家、商人都有定期參加類似測試的習慣。
1、行測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常識判斷五個部分。
2、2013年*公務員考試題量為135道,與2012年保持一致。但常識部分減少5道,只有20道,言語理解40道,數量關系15道,資料分析20道,減少的五道題增加到判斷推理部分的類比推理題型,類比推理題型一共10道,整個判斷推理部分一共40道。題本一共41頁,比2012年增加一頁。
3、2017年國考從題型上看,只考查數學運算,其中,計算問題,工程問題,排列組合,概率問題,幾何問題,函數圖形,日期問題,年齡問題這些常考的題型均出現,利潤問題在2017年考試中重新出現。涉及到的解題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特值法,整除特性,十字交叉。在2017年的考查中平面幾何考查1道,立體幾何考查兩道,設計三棱錐和正方體。2017年考查了2道,均為古典概率問題。在近4年中概率問題分別為2道,1道依次出現。
4、2018年國考題型分布為,計算問題3道,利潤問題3道(由1道增加為3道,占比有所增加),行程問題1道,工程問題1道,排列組合1道,概率問題1道,平面幾何1道,近四年都有出現,2018年首次出現極值問題2道(2018年第69題&73題)。
5、*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比絕大多數省考行測題量要大,國考行測科目題量一般在135道(省級以上類別)或130道(地市級類別),而大多數省份省考行測科目題量在120道左右,因此國考行測的大題量對考生來說是一個挑戰。
6、而且*公務員考試行測考查的題目也比省考更難,對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要求比省考更高。
7、行測方面,大部分省考和國考題型一樣,個別省份會有所差別,考生需要對所考題型有個全面的了解。在題量上,國考和省考差別較大,國考行測科目題量一般在135道(省級以上類別)或130道(地市級類別),而大多數省份省考行測科目題量在120道左右,因此國考行測的大題量對考生來說是一個挑戰。
8、而且*公務員考試行測考查的題目也比省考更難,對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要求比省考更高。
9、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測分值
公務員考試行測題目沒有原題,但是有歷年真題~!
推薦參考《《《2015年公務員考試行測歷年真題下載
經常有聽到別人說常識不要準備,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對。常識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靠臨時突擊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常識中有一部分題是無法準備的,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一些時政題、法律題等都是可以準備的,平時的時候可以多去關注新聞,時政熱點,因為這些很經常成為考試題目的,這樣的分數丟掉是很可惜的
言語分為選詞填空和片段閱讀,對于選詞填空來說,離不開平時的積累,沒什么可說的;
對于片段閱讀,平時做練習時沒有必要去糾結每一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什么,而是應該關心你是怎么得到這個答案的,既然做錯了,那么就是你做題的方法不對,試著換一種方法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多種方法比對之下,為什么之前的方法是錯的,之后是正確的,那么在之后的做題中可以強化用下,這樣久而久之,你做題的正確率也肯定會提高。
這是我最薄弱的環節,我的經驗沒有別的,重復性的運用方法和解題技巧,找到相同類型的題目,可以用同一種解題方法做的,做完之后要記得總結。這樣的操作很枯燥,但確實很實用,至少在考場的時候不會因為想不起來而手忙腳亂的。
資料分析題是最不好做的,卻也是最容易拿分的,畢竟只要不是蒙的,這些計算我做出一道題就是對了一道題,不像言語和邏輯,選出來了也無法百分百的肯定;
好的資料分析運算方法也只是提供給你一個思路,需要不斷地練習,把這種思路融入到你平時的運算中,只有這樣,才真的可以在考場上把這些所謂的運算技巧使用出來,否則,即使你學了1000種方法,用不出來,還是沒有。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