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從業人員作為專業群體,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職業素質,還必須擁有強烈的政策觀念和道德水平。鑒于當前我國會計教育體系尚不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普遍不高,法制觀念較為薄弱,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強化職業道德及業務培訓。《會計法》第三十九條明確指出,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這一理念在1998年1月財政部發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中得到了具體指導。
會計繼續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在職會計人員,包括在各個*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從事會計工作并取得相應資格的人員。繼續教育分為三個級別:高級、中級和初級。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由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管理*負責。省級管理*負責其轄區內的會計繼續教育,而中央單位的會計繼續教育則由五家單位分別管理。遇到難題時,會計人員可向這些管理*或縣以上財政*會計管理機構咨詢或投訴。
繼續教育形式多樣,包括接受培訓和自學兩種方式。其中,接受培訓包括財政*會計管理機構組織的培訓、省級以上業務主管*舉辦的業務培訓以及通過普通或成人院校接受的會計專業學歷教育等。自學則更加靈活多樣,如參加*或單位組織的業務學習、崗位培訓、課題研究以及各類相關資格考試等。
對于繼續教育的學時,中高級會計人員每年不少于68小時,初級會計人員每年不少于72小時。具體的自學小時數轉換方法由省級會計繼續教育管理*決定。因特殊情況未完成學時者,可申請延期至下一年度完成。
繼續教育的內容需聯系實際、講求實效,主要包括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會計法規制度、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以及相關知識與法規。內容應新穎實用,會計人員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內容。
繼續教育培訓單位需獲得《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許可證》方可從事相關工作。審批開展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單位由省級財政*會計管理機構負責,中級和初級的審批則由相應級別管理*負責。所有審批的培訓單位需定期公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會計人員如未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時,將面臨一系列后果,包括督促接受教育、警告、證書年檢未通過、資格考試限制等。連續三年以上未完成繼續教育者,其會計從業資格將失效,并需重新取得資格。其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也將被吊銷,不允許參加高級會計師評審。
會計所需的教育培訓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實操技能的培訓以及職業道德教育。
一、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核心,涉及財務報表編制、成本控制、稅務處理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想要從事會計工作,必須接受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包括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核心課程,并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實操技能培訓也非常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需要處理各種具體的業務問題。參加實操技能培訓可以使會計人員掌握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職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會計工作涉及企業的財務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會計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職業道德,包括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堅持原則的品質,以及保護企業商業機密的責任。
關于會計學習的其他方面,職業培訓學校以實戰為主,理論深度可能不夠;而*會計教育則有較深的理論知識,在財務分析方面更具優勢。*的會計認可度較高,而教育培訓機構的認可度則相對較低。但只要通過會計證考試,找工作時的認可度也會提高。
會計基礎工作包括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用會計科目、登記會計賬簿等。會計可以分為兩大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學會計的時間因人而異,學得快的話幾個月就可以,學得慢的則可能需要幾年。零基礎學會計的費用根據培訓內容和等級的不同,一般在幾千元左右。
會計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從事會計工作漲薪的空間非常大。考冊書后,工資水平更是能達到八千到一萬元左右,且市場需求非常大。會記考證是非常有必要的。恒企教育等培訓機構為準會計和會計從業人員提供了一站式會計職業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