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說了養狗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和功課,如果這些都已經考慮好了,也把狗狗帶回家了。那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對于狗狗的一輩子都至關重要的——幼犬社會化。如果你連社會化都不愿意給狗狗做,那還是不要養狗了吧。
你們一定覺得奇怪:為什么不先說定點大小便?那你先想想,你家狗狗有沒有以下這些怪毛病:聽到門外的腳步聲就要大叫,家里來了客人也會狂叫不止,路上有陌生人經過,它會害怕地往后退或者充滿好奇地沖過去?這些會不會造成你的困擾?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狗狗沒有經歷過足夠的幼犬社會化,而這是幼犬回家后最最重要的課程和經歷,相比定點大小便要重要的多。所以定點大小便擺在下次再說。
什么是社會化?
幼犬的社會化,其實就是指在狗狗小的時候帶狗狗去接觸它這輩子以后可能接觸到的所有的人、事、物。例如:老人,小孩,汽車,電視機,吸塵器,各種家電和室外的噪音等等等等。反正,你家狗狗以后可能接觸的,都盡量要讓它在小時候就開始接觸與習慣。
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接觸人!因為,一條不喜歡其他狗或者動物的成犬是可以和人一起生活,但是一條不喜歡人類的成犬就無法生活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了。
首先,讓幼犬在三個月之前接觸100個人。你可能會說,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只要你帶著狗狗去人多的地方。這100個人必須是不同的陌生人,見相同的人是不行的。
其次,這100個人和狗狗的相處必須是美好、和諧的,不能給狗狗留下陰影。你可以請朋友到你家里來做客,也可以帶狗狗在馬路邊找個露天的咖啡館讓狗狗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有人上前對你家的小狗狗感興趣,請務必讓狗狗是以坐著的姿態迎接陌生人。
再次,要讓各種不同的人摸摸你的狗狗,尤其是遇到孩子、男人和老人,就需要著重練習。狗狗對孩子的社會化一定要做到完美,因為孩子是最不可控制的,要讓狗狗學會接受不可控制的孩子,并且淡定面對這一切。這里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走出家門。
想讓小朋友和狗狗這樣和諧相處么?要從小開始社會化學習啊!
有些主人會說,我家狗狗又不出門,可以不做社會化嗎?答案是不可以。即使一輩子不出門的狗狗也需要社會化,因為它總需要接觸陌生人吧?比如客人來你家,或者是狗狗需要看病,一個從來沒有沒有接觸過陌生人的狗狗,一旦生病了,如何讓醫生為它做檢查?社會化不良的狗成年以后,對陌生人會有天生的敵意和防備心理,對小時候沒有看到過的事物會有很大的反應,對從來沒有聽見過的聲音會過度敏感。
蔡依林也經常帶著她的小狗出門上學噢~
到底什么時候開始社會化呢?幼犬的社會化其實從出生后的第三周就開始了,幼犬*階段的社會化應該是由狗媽媽和繁殖者來做的,這就是為什么幼犬在哪里出生也很重要,因為出生環境也會影響到狗狗日后的行為發展。幼犬社會化的黃金期是6-12周,但國內大多數的狗狗出售時已經3個月以上,這說明狗狗已經錯過了最重要的社會化時期。國外的幼犬一般最晚在2個月的時候就必須被帶回新主人的家,所以一般國外幼犬的出售是實行預約制的,這樣可以確保狗狗社會化的黃金期能在新主人的帶領下完成。
我建議打算養狗的新手主人,能在狗狗2個月的時候就帶狗狗回家,在剩下的一個月社會化黃金期里,可以盡量做到天天出門接觸不同的人事物。但不要以為只做一個月的社會化就夠了,黃金期是接受人事物最快的時候,過了黃金期一樣要帶狗狗去各種不同的地方,不斷見識新鮮的人事物。
可有人要說,狗狗在沒有打完三針疫苗之前不是不能出門嗎?其實這個問題是國人養狗那么多年一直有的一個誤區。獸醫為了把風險降到*,所以一直告訴主人沒有完成疫苗的幼犬是不能出門的。但其實,只要狗狗接受的疫苗是正規的,主人也不是天天帶著你的小狗狗去寵物醫院,或者不斷接觸各種不知是否完成疫苗的狗狗的話,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帶著你家狗狗去做社會化。千萬不要因為怕狗狗得病,而耽誤了狗狗的社會化黃金期。如果實在擔心狗狗的健康,可以抱著狗狗出去做社會化少落地就好。
請新手主人一定盡量當幼犬多多社會化,社會化期間接觸的人事物越多,狗狗成年后的性格越穩定,未來也能和主人還有其他狗狗一起快樂的生活。
思迪貴賓從出生第三天就開始社會化鍛煉,這時候沒開眼,當然不是讓他見100個人,一開始我們會每天給他們轉換環境,不同的聲音,不同光暗,不同溫度。思迪出品的貴賓犬,除了血統遺傳性格穩定,后天培養也很重要,不是所有狗狗會爬枕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