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是當今財務人職場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爭取更高的工資和職位,另一方面整個市場經濟處在發展的節奏中,財務世界的規則和需求也瞬息萬變,不跟上步伐很容易被淘汰。
職業生涯的四個階段一25歲之前:摸索適應期
25歲前,財務人還有許多不穩定性,他們往往會嘗試很多的工作種類、頻繁跳槽,甚至有人選擇了延遲就業,都是為了適應這種從學校到職場的轉變。這個階段要做的并不是學習新的東西,而是將自己的學校里學到的專業內容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將其融會貫通,真正懂得“工作”,并且體驗一把辦公室里的人情冷暖,乃至爾虞我詐。
一25-32歲:制定舞臺期
當25歲后,大部分財務人已經工作了兩三年的時間,有了基本的經驗和工作能力,也初步體驗到了職業倦怠。這時他們面臨兩個問題,首先是如何找到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其次是面對這個舞臺自己是否要接受?這也就是傳說中的“三年之癢”。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會比較看重這個年齡段的財務人,會想要給他們提供一個發展的機會,有一些升職或者更專業任務的安排。而如果這個階段的財務人表現良好并且有明顯的成果的話,將會有不小的金錢以及權力的回報。
一32-36歲:定型期
過了30歲,對于個人來說,事業上差不多已經有了個基本的形態,雖然有些人還會在這個階段再次沖刺,但是也需要前期積累豐富的資本和經驗。
而對于大部分的定型期人群來說,會面臨一個選擇——是要繼續做專業的事情,還是轉型去做管理。這個階段的財務人即便是跳槽也不是為了嘗試新的崗位、新的工種、新的行業,而是為了選擇一個更好的定型點。
一36-45歲:穩定至上期
當財務人的職業定型了之后,往往開始追求穩定,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了培養年輕人上。這個階段的主旨大多是將自己人生的目標與團隊目標、公司目標結合起來,將其當做職業生涯的延續。而這個階段因為其在公司里充當管理或權威的角色,所以他們更需要表現出盡職盡責的妥當。
未來這些財務人會通過發展企業的方式來延續自己的發展,或者參加財務行業相關的協會,偶爾培訓一下新晉財務人等,讓自己的專業價值得到擴充。
一哪個最需要充電階段
從上述四個階段的劃分來看,摸索期更需要在實操中摸爬滾打、定型期和穩定至上期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種二選一,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最需要充電的時期恰恰是25-32歲的制定舞臺期。
這個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財務人已經在幾年的實操中有了足夠的經驗,而曾經擁有的專業知識現在也基本上都用完了,面對更高的挑戰,專業能力捉襟見肘,同時,在充分接觸一線工作后,財務人更明白自己適合、向往哪個方面的財務工作,充電時更有目的性。
另一方面,想要升級到管理層或者專家,自己的專業實力還遠遠不夠,必須要進一步地汲取專業知識和各種過硬的證書資格如CPA、ACCA、CFA和CMA等,才能為未來的晉升順利鋪路。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的階段財務人完全不需要學習了,只是這學習不必要太過緊張,而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方式來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填補。對于每一個財務人來說,每天學習多少時間并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始終保持學習的態度和需求。